炮姜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炮姜 | 中药图典 |
炮姜 Pào Jiānɡ |
|
---|---|
别名 | |
功效作用 | 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
英文名 | Common Ginger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胃经、脾经、肝经 |
药性 | 热 |
药味 | 辛 |
炮姜,止血药,本品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黄色,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辛、辣。分布于全国各地。冬季采挖。去净茎叶、须根及泥沙,晒干后经炮制而成。
目录 |
基本信息
基本
【拼音名】 Pào Jiāng英文名 RHIZOMA ZINGBERIS PREPARATA
药材炮姜
【来源】本品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
【制法】取净干姜,照烫法(附录Ⅱ D)用沙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
【性味归经】性味苦,涩,温。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黄色,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辛、辣。
鉴别
本品粉末棕褐色。淀粉粒众多,卵圆形、椭圆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5~40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也有呈裂缝状者,层纹有的明显。偶见糊化淀粉粒团块。油细胞及树脂细胞散于薄壁组织中,内含淡黄色油滴或暗红棕色物质。纤维成束或散离,先端钝尖,少数分叉,有的一边呈波状或锯齿状,直径15~40μm,壁稍厚,非木化,具斜细纹孔,常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螺纹及网纹导管多见,少数为环纹导管,直径15~70μm。 导管或纤维旁有时可见内含暗红棕色物的管状细胞,直径12~20μm。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用法用量】 3~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现代研究
2.药理:能显著的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对应激性及幽门结扎型胃溃疡、醋酸诱发的胃溃疡均有抑制作用。
药用区别
概括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e.的干燥根茎,历史上先后有鲜姜、干姜、煨姜、炮姜、姜炭等出现,且性味、功效各不相同。由于人们对炮姜、姜炭的炮制工艺和程度不太了解,因而二者混用的现象十分普遍。现就二者的混用原因、本草考证及区别方法作一浅析。
生姜与炮姜
为姜的新鲜的根茎,性味辛、微温。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被中医誉为“呕家圣药”。可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喘咳、胀满、泄泻等。如用生姜、红糖熬制的姜汤可活血驱寒,就是防治风寒感冒的一剂良药。此外,生姜还能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
干姜
为姜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由于干姜能守能走,性热而偏燥,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又因为力速而作用较强,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等症的治疗。如用于温中散寒的大建中汤、理中丸,回阳救逆的四逆汤,温肺散寒而化痰饮的小青龙汤。
炮姜
为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呈棕黄色而成,性味苦、辛、温。具有温中散寒、温经
止血的功效。炮姜的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如用于脾胃虚寒之腹痛、腹泻、霍乱转筋的附子理中丸,治脾胃虚寒便血的艾叶丸。
混用原因
炮姜
炮姜、姜炭皆为干姜的炮制品。目前市场上仍存在视二者为一物的现象。一些医疗单位或药店也仅备一品,或炮姜、或姜炭,当然这有其历史渊源。首先体现在许多药学著作的论述方面,《中药大辞典》《中草药汇编》《中药学》(成都中医学院主编)均将两者合为炮姜;《中药炮制学》(成都中医学院编)《新编中药炮制法》(马兴民编)则把炮姜归“炒炭”项下;《浙江炮制标准》更是明言:“写炮姜、姜炭均付姜炭”。其次体现在中药经营方面,有些单位习惯经营炮姜,当有姜炭出现时往往认为炮制不当,怀疑“过火”了。而有些单位习惯使用姜炭,当付给炮姜时又认为炮制火候未到,所以购销双方经常在二者使用上出现异议。
本草考证
干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炮制品炮姜最早记载于汉《伤寒论》。至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所载干姜除“炮”外,又出一“炮炭”即姜炭。故此可以认为姜炭从宋代开始为干姜的又一炮制品。明代缪希壅在《炮制大法》中指出干姜:“若产后血虚发热及止血俱炒黑,温中炮用,散寒邪理肺气止呕生用”。《本草崇原》中指出:“后人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姜味本辛,炮过则辛味稍减,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明确把两者区分开:“炮姜温中散寒,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姜炭温经止血.主治吐衄崩漏,阴虚失血”。故可以认为炮姜、姜炭应该是干姜的两种不同炮制品。
两者区别
炮姜与姜炭功能有异,且两者炮制方法、程度上也有较大差异。
炮姜多利用辅料,炮制时间短,注重药物的膨胀度,意在除去部分挥发油,偏于温中。姜炭炮制火力大,制品炭化多,注重药物之颜色,意在炒炭存性,偏于止血。由于不同的炮制方法决定药物不同的功能与主治,这便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在炮制实践中,炮姜多以砂伴炒为佳,烫法有受热均匀,炮制程度均一的优点。且炮制时间短,损耗少。姜炭宜清炒为佳(炒炭法),便于处理。由于炮制程度不一,炮姜炭化少,损耗率一般为20%,而姜炭炭化多,损耗率高达40%,导致其成本较高。所以二者不但规格不一,功效各异而且在销售价格上也有高低不同。
综上所述,炮姜、姜炭虽属于干姜的炮制品,炮制上也有相似之处,然而在炮制程度、效果、价格及临床应用上却有根本区别,可以说二者名不同,物也异,效更殊,故在经营、使用中应严格区别药用。
栽培技术
价值
生姜即姜的鲜根茎,全身是宝,综合加工的经济效益很高,1985年曾因
扩大了种植面积而没有及时采取加工措施,有些种姜的农民吃了亏,便不敢再种,致使生姜再次紧缺,价格回升很快。其实,种姜是一项经济效益很高的种植业,国际市场上姜片、姜块极为畅销,干姜片每吨1983年售价2000元,1984年上涨到4100元,翻了一番。采用物理方法从生姜中提取姜油精,油收率大肉姜为0.2%,火姜可达0.2%;姜油出口创汇,每吨价达20万元;内销姜油可用于食品、糖果、制药等业,烹调或制作姜油出口创汇,每吨价达20万元;内销姜油可用于食品、糖果、制药等业,烹调或制作姜奶糖、姜软糖、姜汽水、姜汽酒等,美味可口宜人。提油后的姜渣熬制姜糖、姜酱、姜调味品,姜水用于配制姜味饮料,副产品姜淀粉可用于食品,姜皮用于制药,全部都能利用。生姜性微温,味辛,即是家家户户常用的菜食调味佐料,也可入药防治多种疾病。我国传统经验利用生姜主治呕吐、感冒、风寒、脘腹冷痛、吐泻、喘咳等症。
由于生姜性喜温暖阴湿凉爽,忌高温烈日,并且前期怕晒,中期怕渍,后期怕冻,正好适宜与其它作物套种,如在烟田、蔗田、蕉园、花地等套种,可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以下介绍生姜的高产种植技术,适合大力发展。
要点
1、生姜属姜科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多作一年生栽培,其根系较细,食用部分是地下肥茎,长在土壤中,且种姜地有“三忌”,即忌作连、忌积水、忌暴晒。因此,姜地要选择耕作层较深厚、土层疏松、土质肥沃、有机腐殖物质丰富的壤土或砂质壤土,高产地最好是靠近水源的阴凉田块,又高燥向阳、排水良好。整地时要先翻深园地1.5—2尺,碎土晒白,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整成畦宽4-6尺的深沟高畦,畦面略成拱形,四周挖排水沟。下种前要施足基肥,每亩可施腐熟牛粪等土杂肥20—30担、草木灰200—300斤,施后用泥土混和。
2、姜种来源易得,一般贮藏在地窖或沙藏室内阴凉处,应在春分前后选取块茎肥大、顶芽饱满完整、无病虫害或损伤、节间粗壮的双排老姜或新姜作姜种。姜种先曝晒2-3天,然后用1∶1∶150波尔多液(即1份硫酸铜、1份生石灰配150份水)浸20分钟消毒(如有发生“姜瘟”的地区,要用代森锌1斤加水400—500斤浸泡10-20分钟,取出洗净后再拌上草木灰),然后将姜种放入温暖的室内阴凉处,地面上要先铺一层稻草或草帘、麦壳,才堆上姜种约2-2.5尺厚,其上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温催芽1—2天。待姜芽抽出1—2厘米时选芽切种,除去细弱小芽和有黑色小斑点的病芽,保留露白肥壮芽,随即根据姜种芽的着生密度按芽切成长2.5—3寸,有姜节3-4节的单块,每块重约1—2两,。每块保持1—2个姜芽。要边切边种,不能留隔夜芽。
炮姜
3、种植生姜一般在清明节前后进行较适宜,可在畦上开3-4条深约3寸的纵向种植沟。沟行距离1.5—1.8尺,按株距5-6寸摆下种块,姜芽沿种植沟的东南侧,芽头朝上。然后每块姜种盖上火烧土或土杂灰肥或细土作“护种肥”,高产要求每百穴用一担土杂肥;再在姜沟覆盖腐熟的畜栏粪,沟边施腐熟的人畜粪,覆土平沟后,畦上盖一层稻草或杂草,以利保温保湿,促进幼苗出土生长。一般,每亩用姜种200斤左右即可,如果准备回收姜种(母姜)的,则姜种要切大块一点,每亩用种量宜400—500斤。
如在烟田或其它园地套种生姜,每亩也要用姜种450斤左右,并在套种
前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2-3小时,捞起闷种10-12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以防“姜瘟”。套种的季节可提前到雨水至惊蜇间,烟地要做成畦带沟5-6寸,畦中间种一行晒烟,株距一尺半,每亩种晒烟1200—1250株。畦两旁各挖一行套这穴,株距6寸,行距1.4—1.6尺,每亩套种生姜五千至五千五百穴。每亩施钙镁磷5-6斤作底肥,用40—50担火烧土作盖种肥。一般按此套种,加强管理,亩产值可达一千六百元。
4、生姜出芽后,要及时除草松土,并注意到由于姜的生长过程中需肥量大,除重施底肥外还要多次施肥。一般在齐苗后10天左右,苗高2-3寸即应施促苗肥,亩施稀薄人畜粪20—30担、氯化钾或硫酸钾15—20斤;闰个月后再施一次壮苗肥;夏至间,当生姜长到7—8片叶时,亩用猪牛粪肥20—30担,或以腐熟土杂肥作促子肥。施后用土壤覆盖畦面,保持土壤湿润,并结合中耕锄草进行培土。所用的人粪尿或饼肥必须充分腐熟。生姜是嗜钾作物,对钾肥效应敏感,故要增施有机肥,多施速效钾肥。高产种姜,还要求在苗长至1尺后,每百穴混施磷、钾肥各半斤:40天后再施碳铵2斤。7—8月姜块膨长进入旺长季节,每月要中耕锄草2-3次,并看苗补肥,勤加培土,以防根茎裸露,影响品质。到立秋时要培土,再结合施1斤半尿素;处暑前后再施一次壮姜肥。
烟田套种的生姜,苗高5-6寸时,可结合晒烟进行中耕锄草,并每亩施30担薄水肥。苗期的田管以晒烟为主,兼顾生姜。在六月上旬晒烟收成后,要再及时中耕锄草,把烟茎回田并亩施30担土杂肥,还要在上面覆盖沟底土,然后每亩再浇施10-12斤尿素和25担人粪尿,再盖上稻草。在八至九月姜的膨大期,每亩施尿素八至十斤、氯化钾十斤和人粪尿30担。由于生姜既怕旱,又怕浸水,苗期要及时排水,中后期干旱时要灌跑马水,在收获前半个月还要灌一次水。
炮姜
5、姜喜阴湿,怕强光直射,当苗高4-5寸时,如非套种在高秆作物园中的,就要在芒种前后及时搭高约3尺左右的遮荫棚,棚上盖稻草,以能透射微光为度,防止生姜受曝晒而至枯萎,到处暑前后除去遮荫。同时,生姜一般都需要充足的水份,夏暑炎热及遇旱时,每隔7—10天,早晚要浇水一次,可采用浇灌或沟灌。
此外,培土和去蘖也是种姜的关键环节。姜的根系分布浅,要结合浅锄去蘖、培土,每个种块保留1—2根壮苗,以后每隔15天培土一次,共要培土2-3次,一般姜株培有5-6寸高土埂即可,使地下茎不露出地面,以利姜块生长。为防止姜禾徒长,促使地下茎肥大,立秋前后趁早晨露水未干时抽去姜禾顶心,以后每隔十天抽顶心一次。
6、生姜最容易感染青枯腐败病,亦称“姜瘟”,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在高温高湿、暴雨闷热的气候条件下发生很快,传播迅速,常流行成灾,损失很大。防治的办法主要是采用轮作或新开地种姜较不易发病,以及姜种消毒、高畦栽培、增施钾肥和每次追肥不宜过多等农业防治。当发现病株时,应立即连根带土铲除,深埋或烧毁,将穴土翻出曝晒,并在病穴内撒施生石灰消毒。发病初期,可用农用链霉素70%或敌克松液掺水浇根部,也可用50%代森铵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还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两加水100斤,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洒3-4次。
其次,生姜还可能患叶枯病,可喷射1:1:200倍波尔多液防治。生姜主要的害虫是钻心虫,可用2.5%敌百虫粉2-4斤,加细砂50—100斤,拌成毒土撒在姜株周围,也可进行人工捕捉;生姜在出苗后,用40%乐果1500倍喷液喷施,也可防地老虎、蛴虫等为害。嫩姜在八月底可采集上市,老姜宜在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收,一般从十月至翌年的一月中旬均可,寒冷地区宜早收,以霜降至立冬或大雪时,选择晴天及时收获,出售或加工。如需贮藏,应放入地窖、山穴、地洞,用细土或沙盖上,或用沙堆于阴凉处,贮藏期间温度应保持在12—15℃,相对湿度以80—90%为宜,同时要经常检查,剔除烂姜。
7、干姜块、干姜片不仅内销还可供出口,一般采用烘烤法加工。方法如下:
选块大、结实、饱满、未经霜冻、不霉不烂的火姜(黄皮姜)或大肉姜作原料,老母姜(种姜)不宜选用。将鲜姜洗净,用竹刀刮皮,冲洗干净后放在草席上晾干表面水份。刮皮时不能用金属刀,以免姜中的单宁发生化学反应变黑变味;也不能用力过度将姜肉刮下,否则烤出的姜块纤维外露,质量下降。刮皮姜块晾5-8小时后,即可开始烘烤。烘姜燃料最好选用含蔬量低的无烟煤。烘烤第一天,温度在80—90℃之间,保证姜块水份蒸发快一些,减少糖化的机会。第二天烘温降至70—80℃,第三天60℃,第四、五天烘温维持在50℃左右,经五天烘烤即得成品。
烘烤过程中翻姜使用的工具应是竹木制品。通常两小时翻动一次,尽量把底层的姜块翻上来。注意不要将姜块弄碎。烘烤三天后,已有六、七成干,数量较多时按烤干度情况,分成几坑烘烤。进行分烘后的温度不超过60℃。当姜块表皮干白,但手折不断又带一些柔性时(此时姜片含水量约为20%),在姜面上盖上草席或麻袋片保温,使之呈现出白色。经烘烤五天后,在烘炕温度较低的地方取出一块干姜,当用手折时发出脆声,断身、断面有几根姜丝(含水量已低于10%),即可装入麻袋。装好后放在烘房内,两天内若无反潮现象,即可取出装箱交售给收购部门。
出口干姜块要求干爽清洁、色白微黄、无红黑杂色、表面光滑,形状完整,味香辣,无虫口,含水量在10%以下,含硫量不超过0.5%。姜片所需烘烤时间较少,一天半即得成品。干姜片要求干爽、色粉白、成片、厚薄均匀、味香辣、无斑点、无枯焦。
种植要点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姜原产于我国热带及东印度,性喜温暖,根茎(姜块)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在16~18℃以上才能发芽,在20~27℃时姜块发育迅速,月均温为24~29℃最适宜根茎分生,在15℃以下停止生长,达40℃时发芽仍无妨碍。但低于10℃以下,姜块容易腐烂。
2、光照:姜耐阴而不耐强日照,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故栽培时应搭荫棚或利用间作物适当遮荫,避免强烈阳光的照射。
炮姜
3、水份:姜的根系不发达,耐旱抗涝性能差,故对于水分的要求格外讲究。在生长期间土壤过干或过湿对姜块的生长膨大均不利,都容易引起发病腐烂。
4、土壤营养:姜喜欢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在粘重潮湿的低洼地栽种生长不良,在瘠薄保水性差的土地上生长也不好。姜对钾肥的需要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二、栽培技术
种姜处理
1、选种消毒:在上年的留种地选择健壮植株的姜块采收贮藏,播种前选形状扁平、颜色好、节间短而肥大且无病虫害的姜块,用草木灰溶液浸泡15~20分钟进行消毒,防止腐败病(姜瘟)的传播危害。在选种消毒时,凡发现姜块有水渍状肉质变色,表皮容易脱落的,说明已经受病害感染,必须淘汰。
2、晒种催芽:为了出芽快而整齐,在播种前一星期左右,选择晴天,将种块翻晒数天,使姜皮变干发白,放入垫有稻草的箩筐内,使其头朝内、脚朝外,一层层放好后,再盖草帘或稻草,用绳子扎紧,放于灶的上部,利用柴草的热烟加温,保持筐内湿润和20~30℃的温度,经过20余天幼芽长1厘米左右取出。也可放于温室或塑料大棚内,维持20℃以上的温度进行催芽。催芽后把种姜切成小块,每块有1~2个芽子,沾上草木灰即可播种。
(二)整地施肥姜喜欢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肥土,由于姜的根系少,分布范围小,因此用来栽姜的土地还须实行深翻曝晒,使其风化疏松,以利根系生长发育。姜的产量高,生长期长,故需肥量多,每亩应施放腐熟牛、猪圈肥2000~2500公斤,或浓人畜粪水70~80担作为底肥,有条件还可增加20公斤的复合肥效果更为理想。姜不宜连作,应与其它蔬菜进行3年以上的轮换栽培,防止姜瘟发生危害。
播种栽培
1、播种:
(1)播种期: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低热河谷地区以3月上、中旬为宜。经过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可适当提早。
(2)播种量:种块的大小与产量关系甚大,使用较大的姜块作种不但出苗早,加快发育生长提早成熟,而且产量高,因此每块种姜应以50~100克为宜。若以50×15厘米的田间栽培行株距计算,每亩可用姜种150~250公斤。虽然用种量较多,但姜种以后还可以收回利用。
2、栽培方法为了避免在生长期间根茎露出土面,降低品质,在栽培时必须适当进行深播,其栽培方法如下。 (1)高厢栽培法:将土地平整开沟,做成厢宽1.2米,沟宽30厘米的高窄厢,每厢均匀纵开种植沟3条,施入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15~18厘米的株距进行播种栽培,每亩可栽8000~9000株。这种方法在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带(如稻田),可以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温,防止积水烂根。
(2)条垄栽培法:将土地深翻耙平,不做厢,按50厘米的行距开种植沟施放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15~20厘米的株距进行播栽,以后培土做成垄。此法每亩可植8000株左右,适宜在地下水位低,通风透气性较好的梯地或斜坡地栽培。在播种时,若是经过催芽的种块,应将芽子朝上放,未经催芽的种块平放斜放均可。播种后覆盖5~6厘米厚的细泥土,使其尽快出苗。
田间管理
1、搭棚遮荫:姜害怕烈日照射,但散射光对生长又有好处。因此在播种出苗,秧苗高达15厘米以后,应搭成高1米左右的平架,架上铺盖稀疏杂草,或插狼鸡叶,挡住部分阳光,降低照射强度,以利植株生长。到了秋天光照强度减弱,这时由于地下部的根茎膨大,需要较多的光照,再撤去荫棚,增加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或者因地制宜在阴山坡栽培,效果均好。
2、中耕培土:姜的地下部有向上生长的习性,且喜欢土壤疏松通气,故在生长期间应进行中耕培土。一般中耕2~3次,结合培土进行。生长前期中耕适当深些,到了中后期植株较大,且地下部已开始膨大,应实行浅中耕。培土可增厚土层,防治姜块露出土面降低质量。通过培土,将原来的栽植平行逐渐变成垄行,使土壤滤水和透气,有利于生长,提高产量品质。
3、追肥:姜在生长期间,应根据植株的长势确定追肥,一般共追2~4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掌握先淡后浓的原则施用。在生长的前期由于植株不大,需肥较少,一般应少施,到生长中后期植株长大,且地下部开始结姜块,需肥较多,应多施勤施,可在人畜粪水中加进0.5%左右的复合肥,在晴天进行施用,既作肥又作水,效果良好。
采收与留种
1、采收:姜的采收与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采收、老姜采收及种姜采收三种方法。
(1)采收嫩姜,可作为鲜菜提早供应市场。一般在8月初即开始采收。早采的姜块肉质鲜嫩,辣味轻,含水量多,不耐贮藏,宜作为腌泡菜或制作糟辣椒调料,食味鲜美,极受市场欢迎,经济效益好。
(2)老姜采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进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老熟时采收。这时采收的姜块产量高,辣味重,且耐贮藏运输,作为调味或加工干姜片品质好。但采收必须在霜冻前完成,防止受冻腐烂。采收应选晴天完成,齐地割断植株,再挖取姜块,尽量减少损伤。
(3)种姜的采收,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5片叶片时,大约在6月中下旬进行。采收时小心将植株根际的土壤拨开,取出种姜后再覆土掩盖根部。若采收过迟伤根重影响植株生长。
2、留种:留种用的姜块,最好另设留种田进行栽培,在生长期间多施钾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采收时晾晒数天,降低种块水分进行贮藏。也可在大田生产中选择植株健壮、姜块充实、无病虫害感染、不受损伤的姜块,进行晾晒后,贮藏作种。四、病虫害防治姜的病虫害较少,主要是姜腐败病(姜瘟)危害严重。其发病的时间多在立秋前后,尤其是在阵雨多、地势低洼积水的情况下最易引起发病蔓延。发病初期,植株叶片尖端开始枯萎,以后沿着叶脉变黄,经过数天以后,整个植株茎秆、叶片变为黄褐色而逐渐枯死,严重时成片死亡。姜块开始发病,出现水浸状黄色病斑,并逐渐软化腐烂,发出恶臭味。
防治方法
(1)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栽培;(2)严格选用无病姜种,实行种块消毒;(3)选择排水、肥沃疏松的土地栽培,开好田间排水沟;(4)及时拔掉中心病株,并在病株周围撒石灰消毒;(5)发病后及时用50%代森按1000倍液喷雾2~3次。
|
关于“炮姜”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