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夹竹桃叶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黄花夹竹桃叶
Huánɡ Huā Jiá Zhú Táo Yè
黄花夹竹桃叶
别名  
功效作用 有强心作用。
英文名  
始载于 广西药植图志
毒性 大毒
归经  
药性
药味

  

目录

黄花夹竹桃叶.版本一

Folium Thevetiae

(英)Yellow Oleander Leaf

【别名】黄花状元竹、酒杯花。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 (Pers.) K.Schum.的叶。

【植物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有乳汁。叶互生,线形或狭披针形,长10~15cm,宽6~12mm,光亮无毛,边缘稍反卷,无柄。聚伞花序顶生;花萼5深裂;花冠色,漏斗状,裂片5,左旋,喉部有5枚被毛鳞片;雄蕊5,着生于花冠喉部;子房2室,柱头盘状,花盘黄绿色,5浅裂。核果扁三角状球形,直径3~4cm,熟时浅黄色,内有种子3~4粒。种子两面凸起,坚硬。花期6~12月,果期11月至次年2月。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江苏、河北有栽培。

【采制】 全年可采,晒干。

【性状】 叶线形或狭披针形,顶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多向下表面反卷成筒状或槽状,上表面深绿色或灰绿色,下表面淡黄绿或灰黄绿色,具密集白色小点,侧脉羽状平行。

化学成分】含黄夹甙B、白坚皮醇[Ⅰ-(d)-bornesitol]。

性味】性温,味辛;有大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用于蛇头

【附注】种子亦入药,有大毒,有强心作用。  

黄花夹竹桃叶.版本二

【出处】《广西药植图志》

【拼音名】Huánɡ Huā Jiá Zhú Táo Yè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的叶片。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常绿小乔木,高2-5m。全株光滑无毛。有乳液。树皮棕褐色,皮孔明显;小枝下垂,灰绿色。叶互生,无柄;叶片革质,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15cm.宽7-10mm.两端长尖,鲜绿色,光亮,背面较淡,边稍背卷;中肋明显。聚伞花序顶生,长5-9cm;有总柄,通常6花成簇,黄色,芳香;花梗长约2cm;萼片5,绿色,三角形,长7-9mm ;花冠大形,漏斗形,花冠筒喉部具5个被毛的鳞片,花冠裂片5,向左覆盖,比花冠筒长;雄蕊着生于花冠筒喉部,花丝被银白色毛;柱头圆形,先端2裂;花盘缺;子房无柄,秃净,2裂。核果扁三角球形,径3-4cm,内果皮木质,生时绿色而亮,干时黑色。种子2-4颗,长圆形,淡灰色。花期6-12月,果期8月至翌年春节。  

药理作用

黄花夹竹桃叶(福建)的醇提溶液,对蛙、兔、猫心及猫心电图均表现强心甙作用的特点,猫单位0.205克,治疗指数6.66,治疗宽度0.07克,蓄积性低,猫24小时蓄积17.3%,并能使家兔、豚鼠子宫与肠管的活动及张力增加,甚至呈痉挛性收缩,这些现象不为阿托平所消除;对大白鼠子宫和肠管的影响不明显;猫和犬服药后出现嗜眠,似有镇静作用。  

性味

辛苦,温,有毒。

①《广西中药志》:苦涩,平,有毒。

②《福建中草药》:辛,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

①《广西中药志》:有强心作用。

②《福建中草药》:解毒消肿。

【注意】内服宜慎。

【附方】治蛇头疔:黄花夹竹桃鲜叶,捣烂,和蜜调匀,包敷患处,日换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药》)

关于“黄花夹竹桃叶”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