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叶芸香草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韭叶芸香草 | 中药图典 |
韭叶芸香草 Jiǔ Yè Yún Xiānɡ Cǎo |
|
---|---|
别名 | 野香茅、括花草、芸香草、臭草 |
功效作用 | 治山岚瘴气,不服水土,有感冒风寒暑湿,四时不正之气,乍寒乍热,体困酸软,寒热往来,似疟非疟或发瘴疟,胸膈膨胀,饮食无味,肚腹疼痛,呕吐水泻等症。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滇南本草》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寒 |
药味 | 辛、苦 |
【出处】 《滇南本草》
【拼音名】 Jiǔ Yè Yún Xiānɡ Cǎo
【别名】 野香茅(《广州植物志》),括花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芸香草(《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臭草(《中国经济植物志》)。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节被白粉色微小毛茸。叶线形,扁平,长30~50厘米,宽4~6毫米,上面基部被微小茸毛;叶鞘无毛,叶舌长2~5毫米,先端钝圆,无毛。伪圆锥花序稍密集,长25~35厘米;总状花序孪生,叉开,长8~18毫米,其下托以长12~15毫米佛焰苞,穗轴节间长1.5~2毫米,边缘被白色柔毛;无柄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3.5~5毫米,基盘具微毛;第一颖先端微呈裂齿状,具2脊,脊之上部具狭翼,脊间生2~4脉,背部扁平,或在下部微呈波皱;第二颖舟形,先端尖,脊上具狭翼,边缘膜质而生小纤毛;第一外稃长圆状披针形,约较颖短1/4,先端尖,具2脊,边缘具小纤毛;第二外稃极狭,较颖短1/3,顶端具2齿裂;芒从齿间抽出,中部膝曲;无内稃;雄蕊3;有柄小穗长3.5~5毫米,无芒,其柄被白色柔毛。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多生长于山坡草地。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地。
【性味】 《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辛微苦。"
【功效与作用】 ①《滇南本草》:"治山岚瘴气,不服水土,有感冒风寒暑湿,四时不正之气,乍寒乍热,体困酸软,寒热往来,似疟非疟或发瘴疟,胸膈膨胀,饮食无味,肚腹疼痛,呕吐水泻等症。"
②《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解水毒,治疮毒。"
【附方】 治伤暑霍乱,呕吐水泻,肚腹疼痛,头疼发热怕冷,或中烟瘴,不服水土:韭叶芸香草一钱,木瓜五分,苍术一钱,陈皮一钱,厚朴一钱,甘草五分,生姜一片。水煎服。忌油荤。(《滇南本草》)
【摘录】 《中药大辞典》
|
关于“韭叶芸香草”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