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草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镜面草
Jìnɡ Miàn Cǎo
镜面草
别名 翠屏草、象耳朵草、岩金花、紫常绿、镜面叶、跌打散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祛瘀消肿。主丹毒骨折
英文名  
始载于 植物名实图考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镜面草为荨麻冷水花属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该种为重要观叶花卉植物,在我国广为栽培,很难发现它们的野生居群。镜面草虽然不是镜子,但那肥厚近园形的肉质叶,叶柄盾状着生,很象古代仙人照面的镜子,故人们亲切地称它为镜面草。镜面草叶片深绿色,有光泽,叶的中央上方叶柄着生处有一个金黄色的圆点,故人们又称它为“一点金”。从中央向四周有辐射状叶脉,有人又叫它“金线草”。翠绿色的叶片又象圆形的屏风,云南人就普遍称它为“翠屏草”。镜面草较耐寒,喜阴,应在有遮阴条件的地方养护,一般用作盆栽观赏。

镜面草(图2)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肉质草本,无毛,丛生,具根状茎。茎直立,粗状,不分枝,高约20cm(栽培可达65cm)。节很密集,带绿色,干时变棕褐色,叶聚生茎顶端,茎上部密生鳞片状的托叶叶痕大,半圆形。叶片肉质,干时变纸质,近圆形或圆卵形,长2.5-9厘米,宽2-8厘米,盾状着生于叶柄,先端钝形或圆形,基部圆形或微缺,边缘全缘或浅波状,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干时呈细蜂案状,钟乳体细杆状,长0.1-0.2毫米,在上面较明显,基出脉3条,弧曲,在近顶端彼此网结,外向侧

镜面草(图2)

脉数对在近边缘处彼此结成网,其中最下面2-3对几乎从叶柄顶端伸出,连同基出脉构成放射状的脉纹,侧脉不明显;叶柄长2-17厘米;托叶鳞片状,淡绿色,干时变棕褐色,三角状卵形,长约7毫米,先端短尾状渐尖,密布条形钟乳体。雌雄异株;花序单个生于顶端叶腋,聚伞圆锥状,长 10-28厘米,花序梗粗壮,长5-14厘米,花疏松地排列于曲折生长的花枝上;苞片小,披针形,长约0.5毫米。雄花具梗,带紫红色,在芽时倒卵形,长约2.5毫米;花被片 4,倒卵形,外面近先端有短角雄蕊4;退化雌蕊很小,长圆形。雌花近无梗;花被片 3,不等大,中间一枚近船形,果时长不及果的一半,侧生的二枚狭三角形,比中间一枚短近2倍。瘦果卵形,稍扁,歪斜,长约0.8毫米,表面有紫红色细疣状突起。花期 4-7月,果期7-9月。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500-3000米山谷林下阴湿处,西南与华北的一些公园常有栽培作观赏用。  

地理分布

分布于云南与四川西南。主产于昆明、大理、泸水、维西等地。  

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耐寒,喜阴,生长适温15℃左右。要求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  

繁殖培育

用分株、扦插和播种法繁殖,盆栽要求通透性好的基质,冬季应置于阳光充足处。  

应用价值

药用价值

中药名】镜面草

镜面草(图4)

【别名】翠屏草、象耳朵草、岩金花、紫常绿、镜面叶、跌打散。

【来源考证】镜面草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石草类。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镜面草Pilea peperomioides Diels的全草。

性味归经】味微苦、辛,性寒。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消肿。主治丹毒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  

园林用途

镜面草叶形奇特,株形美观,茎杆粗壮,四周密生着很多近园形的叶片,好象挂满了小园镜,四季常青,株高20~30厘米,植株小巧玲珑,耐人寻味。盆栽观赏,无论置于阳台、几架、书房、卧室等处,别有一番风味。植于阴湿的假山上水池边,也很别致。是优良的室内观叶植物。

关于“镜面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