秫米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秫米 | 中药图典 |
秫米 Shú Mǐ |
|
---|---|
别名 | 众、秫、糯秫、糯粟、黄糯、黄米 |
功效作用 | 祛风除湿;和胃安神;解毒敛疮。主疟疾寒热;筋骨挛急;泄泻痢疾;夜寐不安;肿毒;漆疮;冻疮;犬咬伤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胃经、肺经、大肠经 |
药性 | 寒 |
药味 | 甘 |
【药用】本品为禾植物粟(一说为高粱)的干燥种子。
【功效】和胃安眠。
【临床应用】用于夜寐不安。
本品有和胃安眠作用,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或胃失安和引起的夜寐不安,即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之症,常配半夏同用。
【处方用名】北秫米(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包煎。
【方剂举例】半夏秫米汤《内经》:半夏、秫米。
治胃不和,夜不得眠。
食疗价值
粟米之中粘糯者。又称黄米、糯秫、糯粟、黄糯。我国山东、河北及东北各地栽培最多。生用或炒用。
性味甘,微寒。能益脾和胃、安神、止泻。用于胃气不和,夜不得眠,或脾胃虚弱,久泻不止。前者,常与半夏煎汤服(即《黄帝内经》的半夏秫米汤);后者,可单用研末或煮稀粥食。本品性极粘滞,不宜常食。
参看
|
出自A+医学百科 “秫米”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7%A7%AB%E7%B1%B3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秫米”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