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子子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瓠子子 | 中药图典 |
瓠子子 Hù Zǐ Zǐ |
|
---|---|
别名 | |
功效作用 | 解毒;活血;辟秽。主咽喉肿痛;跌打损伤;山岚瘅气。 |
英文名 | seed of Hispid Bottle Gourd |
始载于 | 《滇南本草》 |
毒性 | |
归经 | 肺经 |
药性 | 寒 |
药味 | 甘 |
《中药大辞典》:瓠子子
【出处】 《滇南本草》
【拼音名】 Hù Zǐ Zǐ
【来源】 葫芦科植物瓠子的种子。
【化学成份】 含油51.57%。油中含饱和脂肪酸22.7%、油酸18.7%、亚油酸58.6%。
【功效与作用】 《滇南本草》:"煎汤,治哑瘴;治棒疮跌打,搽之;与生姜同撮,治咽喉肿疼。"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瓠子子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
【拼音名】 Hù Zǐ Zǐ
【英文名】 seed of Hispid Bottle Gourd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瓠子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 Standl. Var. Clavata Se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将成熟的果实剖开,取出种子,洗净,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具沟纹,被粘质长柔毛,老后渐脱落。叶互生;叶柄长达20cm,被毛;顶端有2腺体;卷须纤细,上部分歧;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长、宽均10-35cm,不分裂或稍浅裂,边缘小齿。花单性,雌雄同株;花白色。雄花花萼筒漏斗状,裂片披针形,花冠裂片皱波状;雄蕊3,花室折曲;雌花花萼和花冠似雄花;子房圆柱状,密被粘质长柔毛。果实粗细均匀而呈圆柱状,稍弯曲,长60-80cm,绿白色,果肉白色。花期7-8月,果实8-9月。
【化学成份】 含油51.57%。油中含饱和脂肪酸22.7%、油酸18.7%、亚油酸58.6%。
【性味】 甘;寒
【功效与作用】 解毒;活血;辟秽。主咽喉肿痛;跌打损伤;山岚瘅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煎汤擦浴。
【各家论述】 《滇南本草》:煎汤,治哑瘴;治棒疮跌打,搽之;与生姜同服,治咽喉肿疼。
【摘录】 《中华本草》
|
出自A+医学百科 “瓠子子”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7%93%A0%E5%AD%90%E5%AD%90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瓠子子”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