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舌草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牛舌草
Niú Shé Cǎo
牛舌草
别名 羊蹄、齿果羊蹄、羊蹄大黄、土大黄、牛舌棵子、野甜菜;土王根、牛舌头棵、牛耳大黄
功效作用 捣烂敷乳房红肿。
英文名  
始载于 江苏药材志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牛舌草

bugloss  

目录

《基本信息》

【药名】牛舌草

【别名】羊蹄、齿果羊蹄、羊蹄大黄、土大黄、牛舌棵子、野甜菜;土王根、牛舌头棵、牛耳大黄

【科属分类】

【拼音】niu she cao

【拉丁文名】Folium Fumicis Dentat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 dentatus L.

紫草科(Boraginaceae)狼紫草属(Lycopsis)和蓝蓟属(Echium)植物。为一年生纤弱草本,高40公分(16吋),被刚毛;叶缘细齿裂;花小,鲜蓝色,管状,口部裂开,喉部具白毛。簇生,似小簇的花冠筒半当中具带纹的半闭的毋忘我花。遍布欧洲,见于田野和沙质地上,已在北美东部归化。蝰蛇牛舌草(E. vulgare,即普通蓝蓟)亦称蓝鬼草、蓝草,高90公分(35吋),被粗毛,花鲜蓝色,分布欧洲,已在北美归化。紫色蝰蛇牛舌草(E. lycopsis,即地中海蓝蓟)或称车前状蓝蓟(E. plantagineum),产于地中海地区,近似上种,但花较大而短,毛较柔软,是一种庭园花卉。  

中药化学成分》

齿果酸模根和叶中含结合及游离的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1],大黄素甲醚(physcion)[2],植物甾醇(phytosterol),植物甾醇酯

蝰蛇牛舌草(Echium vulgare)

(Phytosteryl este)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3]。  

《功用与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考证】出自《江苏药材志》

【主治】乳痈疮疡肿毒;疥癣

性味】苦;性寒

【各家论述】《江苏药材志》:捣烂敷乳房红肿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捣敷。  

《环境与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或水边。

【采收和储藏】4~5月采叶,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m左右,多分枝,表面有沟纹。叶互生;基生叶有叶柄,茎生叶则具短柄;托叶鞘膜质,常破裂;叶长圆形,长5-10cm,先端钝或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略呈波状。花序圆锥状顶生,通常具叶,花簇呈轮状排列于枝的叶腋;花两性;花被片6,2轮,黄绿色,宿存;花梗基部有关

节,雄蕊6,排列成3对,花丝细弱,花药基部着生;子房具棱1 室,花柱3,柱头细裂,毛刷状。花被卵状,先端尖,具明显网纹,各生一卵形或长圆形瘤状突起,内花被片果期增大。瘦果三棱。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叶枯绿色,皱缩。展平后基生叶具长柄,叶片矩圆形或宽披针形,如牛舌状,长4-8cm,宽1.5-2.5cm,全缘,顶端钝圆,基部圆形;茎生叶较小,叶柄短,叶片披针形或长披针形;托叶鞘膜质,筒状。气微,味苦、涩。

【药材基源】为科植物齿果酸模的叶。  

《出处》

《中华本草》

关于“牛舌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