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藤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棉花藤 | 中药图典 |
棉花藤 Mián Huā Ténɡ |
|
---|---|
别名 | 山木通、木通、川本通 |
功效作用 | 消食止痢;利尿消肿;通经下乳。主食滞腹胀;泄泻痢疾;湿热淋证;水肿;妇女闭经及乳汁不通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小毒 |
归经 | 肝经、膀胱经 |
药性 | 凉 |
药味 | 苦 |
【拼音名】 Mián Huā Ténɡ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apiifolia DC.var obtusidentata Rehd.et Wils.[C.obtusidentata(Rehd.et Wils. Hj.Eichle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集,刮去外皮,切片晒干。
【原形态】 钝齿女萎,藤本,茎长3-4m。新枝被杖贴短柔毛。三出复叶;叶柄长5-10cm,被短柔毛;中央小叶片宽卵形,长5-10cm,宽4.5-8.5cm,常不明显3裂,先端渐尖,基部多截形或近心形,边缘有少数钝牙齿较少,表面疏生伏贴短柔毛,背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圆锥花序有多数花,腋生,比叶为短,花序梗均被伏短柔毛;萼片4,白色,开展,倒卵形,长7-9mm,两面被短柔毛;雄蕊多数,花丝比花药长5倍,无毛;心皮多数,被毛。瘦果纺锤形或狭卵形,干后黑色,宿存花柱长约2cm,被白色羽状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400-2300m的山坡灌丛中或阳坡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茎藤呈细长圆柱形,略扭曲,直径1-4mm;表面黄绿或绿褐色,有纵棱及节,质脆易折断。叶对生,为三出复叶,具长柄;小叶片黄绿色或灰绿色,密被柔毛,边缘有疏锯齿。气微,味微苦。
【性味】 味苦;性凉;小毒
【功效与作用】 消食止痢;利尿消肿;通经下乳。主食滞腹胀;泄泻痢疾;湿热淋证;水肿;妇女闭经及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摘录】 《中华本草》
|
出自A+医学百科 “棉花藤”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6%A3%89%E8%8A%B1%E8%97%A4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棉花藤”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