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衣原体感染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沙眼衣原体感染妊娠妇女的子宫颈并通过受染母亲的产道感染新生儿,在新生儿引起结膜炎肺炎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种近似于细菌病原微生物

目录

新生儿衣原体感染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衣原体感染人体后,首先侵入柱状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生长繁殖,然后进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内增殖。由于衣原体在细胞内繁殖,导致感染细胞死亡,同时尚能逃避宿主免疫防御功能,得到间歇性保护。衣原体的致病机理是抑制被感染细胞代谢,溶解破坏细胞并导致溶解酶释放,代谢产物的细胞毒作用,引起变态反应自身免疫

衣原体 1957年开始把衣原体归于细菌类,这一主张已获得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学家的支持。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只能在寄主细胞内生长,能通过细胞滤器的微生物。因而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病毒。但它又有细胞壁结构,借二分裂繁殖,含DNARNA二种核酸胞浆内有核糖体,对磺胺和多种抗生素敏感,这些特性又类似细菌。按伯杰氏新的分类,衣原体属立克次氏体纲衣原体科。衣原体属Ⅰ为沙眼衣原体组衣原体,这组衣原体在寄主细胞浆内形成致密型包涵体,其中含有丰富的糖原,碘染色阳性。对磺胺药环丝氨酸类药物高度敏感。衣原体属Ⅱ为鹦鹉热衣原体组衣原体,这组衣原体在寄主细胞浆内的包涵体呈疏松型,不含糖原,碘染色阴性,对磺胺药不敏感,对环丝氨酸类药物低度敏感。

衣原体感染的传染源是患者及携带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生活和接触感染者的眼分泌物,新生儿的感染大多来源于分娩时所经产道,其母生殖道衣原体检测往往阳性。

(二)发病机制

感染性:衣原体(原始小体)侵入人体后,首先附着宿主上皮细胞表面的外膜受体,通过细胞的吞饮作用进入细胞,进入细胞后原始小体体积增大成网状小体,依靠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成新的原始小体,并形成含有众多原始小体的包涵体(inclusion),最终包涵体膜胀破,释出原始小体再扩散感染邻近的上皮细胞。

破坏宿主:衣原体寄生于宿主细胞可直接抑制宿主细胞的代谢,溶解寄生细胞,释放溶酶及各种代谢产物,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损伤。由于机体对衣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力弱,持续时间短,故衣原体易发生反复持续感染。

新生儿衣原体感染的症状

沙眼衣原体多数情况下感染眼、鼻咽部、子宫颈尿道直肠黏膜等部位。沙眼衣原体在孕妇可累及子宫颈的柱状上皮细胞,很少累及阴道鳞状上皮细胞,还可逆行感染子宫内膜,损伤胚胎,可造成死产早产胎膜早破等。新生儿在通过感染衣原体的母亲产道时,可感染衣原体引起结膜炎肺炎

1.结膜炎

受感染的新生儿,约30% ~ 50% 会患结膜炎。

症状

● 大约于出生后5 ~ 14 天发病,有的可在出生后2 天左右发病。

● 通常先从一只眼睛开始,眼睛里有黏性分泌物,翻看眼睑能看到充血肿胀

2.肺炎

受感染的新生儿,约10% ~ 20% 会发生肺炎。

症状:

大约于出生后1 ~ 3 个月发病,表现为咳嗽鼻塞气促,有时伴发热症状。

3.鼻咽部感染

衣原体侵入肺部是经由鼻泪管到鼻咽部,继而到肺的,因此鼻咽部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症状: 表现为咳嗽、鼻塞,有时宝宝会因为咽喉疼痛而哭闹。

4.其他 其他部位的感染,如阴道、直肠的感染症状,多隐匿而不易察觉。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做出诊断。实验室诊断可取鼻咽部、气管抽吸液及肺活检标本衣原体培养抗原检测和PCR检测。如实验室检查条件有限,可根据可疑临床表现,结合胸片、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IgGIgM检查;必要时做细菌培养以排除其他感染,即可做出本病的诊断。

新生儿衣原体感染的诊断

新生儿衣原体感染的检查化验

(一)抗原检测

1.直接涂抹染色(DT)法 传统的结膜刮片和宫颈拭子经姬姆萨或碘染色检查上皮细胞浆内有无包涵体是衣原体检查常用的筛选试验。如果操作和标本采取得当,其特异性强,结果可靠,但敏感性差,尤其是碘染色,只能检查含糖原的包涵体

2.细胞培养法 用于衣原体培养者,常用经放线菌酮处理的单层McCoy细胞。经孵育后,用荧光标记抗体、酶结合的单克隆抗体、碘或姬姆萨染色,胞浆中出现特征性的包涵体,即可考虑有衣原体的存在。本法的敏感性为80%~90%。由于细胞培养法费时费力,且条件和技术要求较高,不能作为临床常规检查方法,因此不适用于大规模筛选及流行病学调查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是用来检测临床标本中衣原体抗原的一种有效方法。所用抗体多为衣原体属脂多糖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强。本法对婴儿结膜炎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94%,鼻咽感染检出率和特异性分别为87%和92%。以此法检测1529例生殖道标本,并与培养法结果比较,其敏感性男性为91%,女性为88%;特异性均为99%。本法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适用于大量标本的检测,但与细菌交叉反应,可出现假阳性,尤其是鼻咽部标本。

4.直接免疫荧光法(DFA) 本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好,敏感性和特异性随标本部位及人群而异。新生儿结膜炎的阳性率达100%,(而组织培养为94%)鼻咽部标本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75%。宫内膜和输卵管等部位的标本较培养法敏感。它还用于精液直肠及因运输或保存不当使衣原体失活标本的检测。用多克隆荧光抗体检测可诊断衣原体感染,但不能区别其类型,单克隆荧光抗体可直接定型,识别的是沙眼衣原体的原生小体,而非较大且少见的细胞内包涵体。荧光显微镜的质量和操作技术均可影响结果。对操作熟练者来说,本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至少和ELISA相同。DFA可代替细胞培养法,以筛选生殖道感染中等至高度流行的年轻人群及确诊有症状的新生儿结膜炎。

5.斑点免疫结合法(DIBA)本法是以微孔薄膜作固相载体,吸附抗原后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在膜上出现着色斑点为阳性结果。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2.4%。与细胞培养法比较,其符合率为96.7%。DIBA适用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但结果需3天。

6.核酸探针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DNA杂交技术已进入衣原体检测领域。以82S标记7Md质粒制备的探针,检出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和80%。用沙眼衣原体性病淋巴肉芽肿(LGV)-Ⅱ的质粒DNA和LGV-I的染色体DNA作探针,可特异性地检测沙眼衣原体的15个血清型抗原,而与单纯疱疹病毒(HSV),淋球菌等41种微生物无交叉反应。检测范围可达10~100pgDNA。用血清学、单克隆抗体及组织培养鉴定为阴性的某些标本,用DNA探针检测可得到阳性结果。用沙眼衣原体TE-55株全DNA制备分子探针,能特异性地检出衣原体的15个血清型。该探针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完全有可能用于衣原体的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原位DNA杂交用于宫颈刮片和直肠活检标本,其结果与培养相似。但也有认为,在生殖道标本检测中,DNA探针不够敏感,特别是培养为弱阳性的标本。

7.聚合酶链反应(PCR)PC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能使核酸分子按几何级数扩增,使样品中极微量的核苷酸分子迅速地扩增,然后通过核酸分子的检测获得极敏感的结果。PCR简便快速,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可同时从标本中直接鉴定衣原体的种和型别。从7.5Kb质粒ORF-3选择了一对具有种特异性引物,经40次PCR循环,电泳检测的灵敏度达10-17gDNA。

(二)抗体检测抗体检测的价值不大,因生殖道感染无并发症者仍产生低滴度的抗体;约20%急性衣原体尿道炎患者不产生抗体;有人认为IgA意味着现症感染,但PID者可长期存在IgA。衣原体抗体检测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补体结合试验(CFT)适用于LGV、鹦鹉热肺炎衣原体感染的诊断,其敏感度较低。当效价≥1∶32提示为衣原体感染,但不能鉴别其种类。用于LGV的证实试验,要求效价≥1∶64。

2.微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本试验是诊断肺炎衣原体感染最敏感的方法之一。以肺炎衣原体作为抗原进行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若双份血清效价呈4倍增加,或单分血清IgM抗体效价≥16,或IgG抗体效价≥512,可诊断为急性感染。既往感染者的IgG抗体效价介于8~256之间。临床上依据血清学试验可将肺炎衣原体感染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感染IgM出现早、效价高,IgG出现较晚,IgA反应较弱或不出现。继发感染IgG反应迅速,一般不出现IgM和CF抗体。因此,抗体检测应根据标本采集时间,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新生儿衣原体感染的鉴别诊断

衣原体肺炎应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鉴别。

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克雷白杆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导致的肺炎、结核

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导致的非发热性肺炎等。

新生儿衣原体感染的并发症

主要发生衣原体肺炎 衣原体衣原体肺炎的病原为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肺炎衣原体常在儿童和成人中产生上呼吸道呼吸道感染。现仅知人是该衣原体宿主感染方式可能为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新生儿包涵体结膜炎 沙眼衣原体中D-K抗原型衣原体所致的结膜炎。此型衣原体能引起子宫颈炎尿道炎眼部感染来自生殖泌尿系统。常侵及双眼,为急性发病。

新生儿衣原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 预防

1.做好产检

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做好产前的常规检查,筛查出衣原体就能及时对症治疗。

2.积极治疗

如果已经感染衣原体,就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只要早期治疗,就能明显减少新生儿衣原体感染率。

3.选择剖腹产

顺产时新生儿会经过产道而感染,对患有衣原体感染性疾病的准妈妈,医生会根据生产指征决定是否采用剖腹产。

(二)预后

新生儿眼炎早期经适当的治疗,一般不会发生并发症,但可见到慢性持续性病例,反复发作可有瘢痕形成,导致视力丧失

新生儿衣原体感染的西医治疗

衣原体红霉素类敏感,在无法排除支原体军团菌感染时红霉素为首选药物。迄今为止,未见有耐红霉素菌株的报道。

1.孕妇用药:

A推荐用红霉素2g/d,分4次口服,疗程10~14天;对于家庭成员(尤其是性伴侣)应同时治疗,以减少再感染的机会;

B如不能耐受红霉素者可选用阿莫西林替代;阿莫西林0.5g,3次/d,疗程10天。

2.新生儿肺炎

A阿奇霉素半衰期长,10mg/(kg.d),1次/d,连用3天,在组织中药物浓度可维持4天,疗效较好。并且对新生儿副作用小。

B用红霉素50mg/(kg.d),分~4次口服,疗程2周。

3. 对于新生儿结膜炎治疗:局部可用红霉素软膏,1~2次/d。红霉素50mg/(kg.d),分~4次口服,疗程2周。

参看

关于“新生儿衣原体感染”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