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梢瓜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地梢瓜 | 中药图典 |
地梢瓜 Dì Shāo Guā |
|
---|---|
别名 | 地梢花、地瓜瓢、羊不奶棵、小丝瓜、浮瓢棵、女青、山角、地瓜儿、羊不奶果、老瓜瓢、沙奶奶、马奶奶、沙奶草、细叶牛皮消、雀瓜、罗汉草、地瓜子、地葛、盘龙草、牛梢瓜、羊奶草、羊巴奶 |
功效作用 | 补肺气,清热降火,生津止渴,消炎止痛。 |
英文名 | Herb of Bastardtoadflax-like Swallowwort |
始载于 | 《河南中草药手册》 |
毒性 | |
归经 | 肺经 |
药性 | 平 |
药味 | 甘 |
地梢瓜
拉丁名:Cynanchum the-sioides(Furyn)K.Schum
别名:地梢花、羊不奶棵、小丝瓜、浮瓢棵、地瓜瓢
分类:为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
形态性状: 多年生草本,高约20厘米。地下茎单轴横生。茎直立或斜升,多分枝,密被柔毛,有白色乳潮汁。单叶对生;叶片线形,长30~50毫米,宽2~5毫米,先端尖,基部稍狭,全缘,下在中脉隆起。伞形聚伞花序腋生;花小,黄白色;花冠钟形,长约5毫米,5深裂,副花冠浅筒形,上部5裂,裂片与花冠裂片互生;雄蕊5,花丝短;2心皮,分离。蓇葖果纺锤形,两端短尖,中部宽大,长约6厘米,宽约2厘米。花期5~8月。果期8~10月。
主产地:分布东北及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江苏等地。
地梢瓜,以全草及果实可入药。夏秋采,切段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甘,平。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鲜草适量,折断取汁外搽瘊子。
【备注】(1)本植物变种雀瓢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 var. australe (Maxim.) Tsiang [C. sibiricum (L.) R. Broun var. australe Maxim.]亦同供药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采制采收】:夏、秋采全草及果实,加工:洗净,晒干
【中药化学成分】从地梢瓜全草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阿魏酸(ferul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蔗糖(sucrose),槲皮素(quercetin),1,.3-O-二甲基肌醇(1,3-O-dimethyl-myo-inositol)[1];又报道分离得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α-香树脂醇正辛烷酸酯(α-amyrin caprylate),1,3-二棕榈酰-2-山梨酰-甘油(glyceride-1,3-dipalmito-2-sorbate),柽柳素(tamarixetin),柽柳素-3-O-β-D-半乳糖甙(tamarix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地梢瓜甙(thesioideoside)[2]。雀瓢全草中分离得到柽柳素(tamarixetin)和槲皮素(puercetin)[3]。
|
关于“地梢瓜”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