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心理学
A+医学百科 >> 咨询心理学 |
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过程、原则、技巧和方法的心理学分支。它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生活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多学科交叉性,属于应用科学。咨询心理学的业务范围与基本职能的内容广泛,它不仅与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关系密切,而且与教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医学相互交叉。
目录 |
简介
咨询心理学(counseling psychology)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正常人,而不是患者。它为解决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保健和防治疾病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危机、心理负荷等)提供有关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使人们的认识、情感、态度与行为有所改变,以达到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与家庭的目的,增进身心健康。
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
心理咨询是一个协助人们认识自己、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发挥个人潜能、迈向帮人自助的过程,它的主要范畴包括:教育咨询、职业咨询、心理健康咨询及心理发展咨询。
心理咨询主要方法
精神分析疗法
以弗洛伊德首创的精神分析理论为指导,探讨病人的深层心理,识别潜意识的欲望和动机,解释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协助病人对本我的剖析,解除自我的过分防御,调节超我的适当管制,善用病人与治疗者的移情关系,来改善病人的人际关系,调整心理结构,消除内心症结,促进人格的成熟,提高适应能力。
适应症: 癔病、心理创伤、性心理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强迫症、恐怖症、抑郁症、适应障碍。
支持性心理治疗
善用治疗者与病人所建立的良好关系,利用治疗者的权威、专业知识,来关怀、支持病人,使病人发挥其潜在能力,提高应付危机的技巧,提高适应困难的能力,舒缓精神压力,帮助走出心理困境。避免精神发生崩溃。
适应症:工作压力、学生困难、人际关系紧张、恋爱失败、婚姻危机、禁用词语行为、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心理危机。
认知疗法
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
适应症:情绪障碍、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行为障碍。人格障碍、性变态、性心理障碍、偏头痛、慢性结肠炎等身心疾病。
行为疗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既然好的行为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不良的行为、不适应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而消除。行为疗法是基于严格的实验心理学成果,遵循科学的研究准则,运用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强化作用等基本原理,采用程序化的操作流程,帮助患者消除不良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
常见的行为治疗及其适应症:
冲击疗法:恐怖症、强迫症等。
厌恶疗法:酒精依赖、海洛因依赖、同性恋、窥阴癖、露阴癖、恋物癖、强迫症等。
阳性强化法:儿童孤独症、癔症、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慢性精神分裂症等。
生物反馈疗法
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技术,实验证明,心理(情绪)反应和生理(内脏)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心理社会因素通过意识影响情绪反应,使不受意识支配的内脏活动发生异常改变,导致疾病的发生。生物反馈疗法将正常属于无意识的生理活动置于意识控制之下,通过生物反馈训练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实现有意识地控制内脏活动和腺体的分泌。
适应症: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紧张性头痛、血管性头痛、雷诺氏病,能缓解紧张、焦虑状态、抑郁状态、治疗失眠。
家庭治疗与夫妻治疗
家庭治疗是一种以家庭的对象,协调家庭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通过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联盟,达到认同等方式,运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个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互为连锁的效应,改进家庭心理功能,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夫妻治疗(也叫婚姻治疗)是家庭治疗的一种特殊模式。
适应症:
家庭治疗:家庭危机、子女学习困难、子女行为障碍。
夫妻治疗:婚烟危机、夫妻适应困难、性心理障碍、性变态。
森田疗法
具有神经质倾向的人求生欲望强烈,内省力强,将专注力指向自己的生命安全,当专注力过分集中在某种内感不适上,这些不适就会越演越烈,形成恶性循环。森田疗法就是要打破这种精神交互作用,同时协调欲望和压抑之间的相互拮抗关系,主张顺应自然、为所当为。
适应症:神经质、强迫症、疑病症、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
催眠疗法
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适应症:癔病、疑病症、恐怖症、身心疾病。
简史
主要发展历史
1、准备阶段(19世纪--20世纪初)
职业指导运动兴起(1908年)
心理卫生运动兴起(1907年)
2、创始阶段(20世纪30年代后)
临床心理学发展的促进
3、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后)
美国APA成立
欧洲扩展
40年代后美国咨询心理学的发展
1953年国APA规定了心理咨询专家培养标准和博士课程认定标准。
同年职业考试委员会和颁发心理咨询指导员的特别执照。
1954年创办《咨询心理学杂志》
1955年国心理学正式颁发心理咨询专家执照。
1956年APA定义委员会——心理咨询目标
咨询心理学首先在美国兴起。20世纪初期,美国加速工业化,城市人口剧增,需要有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员,在职业选择与培训方面急待指导。职业指导的目的在于根据智力水平和特点、能力、兴趣、气质等心理因素优选适合的工种,提高生产效率。
1909年,帕森斯出版了《选择职业》一书,为咨询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石。1908年,比尔斯在美国发起精神卫生运动,促进了心理健康咨询的发展。这个时期内,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正常人,重点放在青年人的指导与教育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为对征募的士兵进行甄别与分类的需要,委托心理学家设计智力测验,推动了心理测量的发展。
战后,军队使用的各种测验转为民用,测量兴趣、能力和态度的诊断技术为职业指导提供了科学手段。从1930年开始,卡特尔的个别差异和心理测验的科学研究带动了以整个人格为对象的心理咨询,其中包括职业、人格、情感、家庭与健康等方面。30年代后期,职业指导、心理测量和社会教育逐渐联为一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3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萧条局面的缓和,以心理测量为基础的指导性谈话的临床咨询模式转变为心理治疗的模式。到40年代出现了“心理治疗的时代”。罗杰斯的《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它对心理咨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量的退伍军人涌进高等院校。当时,入学、就业以及残废军人的社会适应等方面都需要心理咨询服务。1949年,退伍军人管理部与各大专院校合作,成立了许多社区和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
50年代前后,咨询心理学在质与量上又有迅猛进展。 1946年,美国心理学会设立咨询与指导分支。1951年更名为咨询心理学会。当时规定:咨询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教育、就业和个人适应中的心理问题。
60-70年代以来,咨询心理学在美国已发展成为仅次于临床心理学的第二大分支学科。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咨询心理学与心理咨询事业也先后蓬勃发展起来。
中国的心理咨询起步较迟,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人研究。近年来,北京、广州、上海、辽宁、四川、内蒙古、河南、陕西等地的一些高等院校和医疗卫生部门,已先后建立起心理咨询机构或咨询门诊,报刊、电视与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也纷纷开设了心理咨询专栏和专题。目前,中国心理咨询工作已逐步展开,但业务范围还比较狭窄。
咨询心理学的理论从初期主要选用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与经验总结,逐渐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技能与方法。最初,它的理论模式主要为职业咨询模式;当前,已发展成为决策模式与社会影响模式。
决策模式是指在教育、社会生活与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决策意见,在决策过程中又与问题解决紧密配合,并突出认知的成分;社会影响模式由斯特朗率先提出,它的产生对当今咨询心理学的发展很有影响。
现状
我国心理咨询的现状与发展
1、我国心理咨询业的现状
职业化标定、供需差距
2、对我国心理咨询业的展望
咨询工作的中国化、趋势需求广泛化、工作普及化职业化发展、独立学科发展
中国的心理咨询起步较迟,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人研究。近年来,北京、广州、上海、辽宁、四川、内蒙古、河南、陕西等地的一些高等院校和医疗卫生部门,已先后建立起心理咨询机构或咨询门诊,报刊、电视与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也纷纷开设了心理咨询专栏和专题。目前,中国心理咨询工作已逐步展开,但所涉及的范围还比较狭窄。
重要人物
心理测验的创始人——J.M.Cattell 1890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论文。
咨询心理学的创始人 ——L.Witmer 1896年宾西法尼亚大学开办第一个儿童行为矫正诊所。
现代咨询心理学起源于美国的职业指导运动——F.Parsons 1908年开办就业辅导《职业选择》书。
心理卫生运动创始人 ——C.W.Beers 1907年出版《自觉之心》。
临床心理的代表人 ——Willionsen 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测验和个体差异的研究。
理论学派
一、精神分析理论与方法
二、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三、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及过程
四、理性情绪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五、沟通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六、现实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七、森田疗法的理论与方法
模式
咨询心理学的理论从初期主要选用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与经验总结,逐渐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技能与方法。最初,它的理论模式主要为职业咨询模式;当前,已发展成为决策模式与社会影响模式。
决策模式是指在教育、社会生活与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决策意见,在决策过程中又与问题解决紧密配合,并突出认知的成分;社会影响模式由斯特朗率先提出,它的产生对当今咨询心理学的发展很有影响。
森田疗法介绍
森田心理疗法简称森田疗法,由日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年创立的适用于神经质症的特殊疗法,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具有与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可相提并论的地位。森田教授根据患者症状把神经质症分成三类:普通神经质症、强迫神经质症、焦虑神经质症。
森田疗法主要的适应症是所谓“神经质”。大致包括当今分类中的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症性睡眠障碍等。但对某些强迫症患者作用不太明显。
森田认为发生神经质的人都有疑病素质。他们对身体和心理方面的不适极为敏感。而过敏的感觉又会促使进一步注意体验某种感觉。这样一来,感觉和注意就出现一种交互作用。森田称这一现象为“精神交互作用”,认为它是神经质产生的基本机制。
森田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就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就是接受和服从事物运行的客观法则,它能最终打破神经质病人的精神交互作用。而要做到顺其自然就要求病人在这一态度的指导下正视消极体验,接受各种症状的出现,把心思放在应该去做的事情上。这样,病人心里的动机冲突就排除了,他的痛苦就减轻了
1983年日本森田疗法学会正式成立,第一任会长高良武久教授及第二任会长大原健上郎教授继承并发展了森田疗法,并将森田疗法的适应症扩大到神经质以外的神经症、精神病、人格障碍、酒精兹物依赖等治疗领域。并且已广泛应用于正常人的生活适应及改善生活质量中。
国际森田疗法学会于1991年成立。在我国,1992年召开了首届森田疗法研讨会。
1994年4月底,第三届国际森田疗法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世界14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就森田疗法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
关于“咨询心理学”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