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疗法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心理疗法又叫精神疗法,与化学、天然药物及物理治疗不同,是医生与病人交往接触过程中,医生通过语言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目录

心理疗法简介

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是康复方法之一。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或非语言因素,对患者进行训练、教育和治疗,用以减轻或消除身体症状,改善心理精神状态,适应家庭、社会和工作环境。包括:心理咨询支持性心理治疗、领悟治疗或说理治疗、信念治疗、放松治疗、系统脱敏治疗、行为治疗、集体治疗等。  

古代记载

翻开中国古代医家的医著,中医先哲们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形神”即心身间的生理病理关系,构筑起朴素的心身医学体系。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脏腑藏神”、“七情内伤”的理论和本土化的“情志相

心理疗法

胜”的操作技术,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经典医案。与现代心理治疗的一些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张从正(1156―1228年),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是中医“攻下派”的代表医家。张氏精于中医的心理治疗,他在发挥《黄帝内经》中情态相胜的理论时说:“悲可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听视。”在《儒门事亲》中,记载了张氏运用感、娱、怖、触、夺等方法无药而愈病的验案,可窥古代中医心理疗法的一斑。  

疗法症状

笑疗祛痞满

息城司侯,闻其父死于兵乱,大悲痛哭,遂觉胃脘胀满,状若覆杯,疼痛难忍,服药无寸效。张子和出诊时,恰巧逢巫医在病人的床边念念有词。于是他便模仿巫医的举止神态,“杂以狂言以谑病者”。司侯大笑不已,数日后痞满皆散。

心理疗法

中医情态致病说认为,七情内伤可致脏腑的功能失调,出现腹满、胀痛、呃逆泄泻等症状。司侯因悲忧不解,气郁于中,聚而成痞,情志不畅是根本的原因。张氏巧用“喜胜忧”的情态相胜之理,使病人乐而忘忧,气其舒缓通和而祛病。现代心理学则将笑视作一种愉快心境或轻松情绪的体现,对改善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状态十分有益。对周围事物荒唐的认识和个人优越感的产生,便会带来心身的放松和快慰。近年来,国外的笑俱乐部生意红火,说明“笑疗”正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青睐。  

娱乐除狂怒

项关令之妻,病怒不欲食。叫呼怒骂,“欲杀左右,恶言不辍”。众医皆用药治疗,半年多症状未减。张从正认为此病既然药治不效,当施情治。便让两个女娼各涂丹粉作伶人状,妇人大笑。次日,又令作角斗,病人又大笑不止。然后让两个能吃的妇女,在病人床前进食,时夸美味可口,病妇忍不住索食品尝。数日后怒减食增,不药而病瘥。医案中的病妇因大怒而致躁狂,出现语言、情绪、行为方面的异常。张氏先以姿色艳丽的歌伎舞于床前,又让她们角斗于庭院,使患者置身医者设置的欢快的情境中,因暴怒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得到矫治。现代心理学中的娱乐疗法是指通过各种娱乐活动,如听音乐、看戏剧、读诗词、做游戏等,来改善不良情绪,矫治不良行为。  

击几疗惊悸

卫德新之妻,夜间因遇盗贼惊吓坠于床下,遂惧怕声响,甚至听到家人的脚步声都会“惊倒不知人”。张从正思考再三,乃命二侍女将患者两手按在高椅上,在其面前置一竹几,用木棍反复敲击。病妇开始听到敲击声胆战心惊,连续敲击后,便习以为常。

张从正认为,“惊者,为自不知故也;恐者,自知也。平者常也,常见之必无惊”。以惊恐之法,来治疗由惊恐所导致的惊悸症,是中医情志相胜理论的独具匠心的发挥。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看,本症属于神经症中的“恐怖症”。在特定的心身状态下,本来无害或无关的体验,即盗贼的行径使卫妇产生恐惧感,这种应激的负强化和泛化,使其惧怕任何声响。张氏用木棍敲击竹几,让病人长时间处在最恐惧的逼迫情境中,达到“移精变气”,改变内在旧情境的目的。  

格式塔心理疗

“格式塔心理疗法”是由美国精神病学专家弗雷德里克.S.珀尔斯博士创立的。其“格式塔疗法”有九项原则:

心理疗法

1、“生活在现在”。不要老是惦念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是懊悔昨天发生的事,把你的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干什么。

2、“生活在这里”。对于远方发生的事,我们无能为力。杞人忧天,对于事情毫无帮助。

3、“停止猜想,面向实际”。很多心理障碍,往往是没有实际根据地“想当然”造成的。

4、“暂停思考,多去感受”。格式塔疗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作为思考基础的“感受”,感受可以调整、丰富你的思考。直觉思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心理品质,但是,现在人们过分地强调逻辑思维,几乎变成一台失去情感的机器。

5、“接受不愉快的情感”。愉快和不愉快是相对而言的,因此,要有接受愉快情绪、也要有接受不愉快情绪的思想准备。

6、“不要先判断,先发表参考意见”。“格式塔疗法”认为,对他人的态度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先不要判断,先要谈出你是怎样认为的。这样做,就可以防止和避免与他人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冲突。

7、“不要盲目地崇拜偶像和权威”。不要盲目地附和众议,从而丧失独立思考的习性;也不要无原则地屈从他人,从而被剥夺自主行动的能力。

8、“我就是我”。应该从自己的起点做起,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竭尽全力做好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9、“对自己负责”。“格式塔疗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要求自己做事自己承担责任。  

以情胜情的心理疗法

以情胜情疗法简称情胜疗法,是根据中医脏象学说五行生克的理论来治疗病人的。人有七情,分属五脏,五脏及情志之间存在着五行相制。不良的情志活动会导致人体阴阳偏盛偏衰,使心理活动失去平衡,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而正确运用情志之偏,补偏救弊,则可以纠正阴阳气血之偏,使肌体恢复平衡协调而使

心理疗法

病愈。但实际上,情胜疗法与情志之间阴阳属性的对立互制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情绪变化有阴阳属性之分,有对立而言,当情志活动出现了阴阳的偏盛偏衰,只要采用与之相对的情志之偏,即可进行矫正,而并不一定拘泥于五行相制理论。如怒与恐、悲与喜、惊与思、乐与愁、喜与怒等,都是彼此相反的情感活动,它们可互为调节控制,使阴阳重新趋于平衡。在古代典籍中记载了大量情胜疗法的案例,略述一二。  

激怒疗法

愤怒有忘思眠、解忧愁、消郁结、抑惊喜之效,在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中医认为,肝木之志为怒,脾土之志为思,木克上、怒胜思。愤怒虽然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但它属于阳性的情绪变动,因此对忧愁不解而意志消沉、惊恐太过而胆虚气怯等属于阴性情绪变化所致疾病,均可用激怒疗法治之。子思夫,日夜思虑,思之过度则伤脾,这在当时社会中,对女子是莫大的羞辱,因此该女子大哭大怒,怒则思解,使病得治。

据《吕氏春秋?至忠》记载:“齐王疾有,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诊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虽然,王之疾已测必杀挚也。’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文挚死。‘……(文挚)与太子期,而将往而不当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履登床,履玉衣问王之疾.王怒而不与言。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王之疾乃遂已。”这则医案,是中医心理疗法的较早记载。从‘非怒王则疾不可治”、“以重怒王,王叱而起”可以看出,齐王患的是因情志而致的病,或因思、或因郁,而怒可以治思在克郁,所以文挚故意激怒齐王,王一怒之下,“疾乃遂已”。

激怒疗法的案例甚多,几乎历代的医家著作中都有记载,如清代学者陈梦雷所著《医部全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一女子病不食,而北卧者且半载,医告术穷。翁(作者注:指元代名医朱丹溪)诊之,肝脉弦出寸口,曰:‘此思男子不得,气结于脾故耳。’叩之则许嫁丈夫人广且五年。翁谓其父日;‘是病惟怒可解,盖怒之气击而属木,故能冲其土之结,今宜触之使怒耳。’父以为然。翁人而掌指面者三,责其不当有外思。女子号泣大怒,怒已进食。翁复潜谓其父曰:‘思气虽解,然必得喜,则庶不再结。’及诈以其夫有书.旦夕且归。后三月,夫果归,而病不作。”此案为女  

喜乐疗法

心之志为喜,肺金之志为悲,火克金、喜胜悲。喜为良性情绪变化,因而可以治疗因忧怒、思虑、悲哀等不良情绪活动所致病变以及与喜乐相对立的表现为阴性情绪状态所致疾病。

据传清代有位八府巡按,久病而忧其疾不愈,医者多人不见其效。后请一名医,诊之断曰:月经不调。巡接见之大笑,以后每想到此事,即自然发笑,其病不觉渐愈。笑属心志,喜可胜忧,男子岂能有月事?巡按思及此即笑,常笑则忧解,故病不觉而愈。

清代名医魏之秀所著《续名医类案》中亦有喜乐疗法的记载;“张子和治项关令之妻,病饥不欲食,常好叫呼怒骂,欲杀左右,恶言不辍。众医半载无效。张视之曰:‘此难以药治。’乃使二媪,各涂丹粉,作怜人状,其妇大笑。次曰,又令作角抵,又大笑。其旁令两个能食之妇,常夸其食美,其妇亦索其食,而为一尝之。不数日,怒减食增,不药而瘥。”此案病人所得狂症,与现代医学之歇斯底里颇为类似。此症“叫呼怒骂”,为发在肝。怒气冲逆,拢神明则狂,克脾土过甚则不食。张子和令媪作伶、角抵,逗以戏嬉,使妇大笑。大笑,喜之极也。喜则气缓,耗消心气。上逆之气,得下消之喜气,又诱以美食,故怒平食增,不药而愈。  

悲哀疗法

悲哀属于阴性消极情绪,但在一定条件下,悲哀可平息激动、控制喜悦、忘却思虑,从而转化为积极的治疗作用。肺金之志为悲,肝木之志为恶,悲则气消,怒则气上,金能克木,悲可胜怒。喜与怒同属阳性亢奋情绪,与忧悲相对立,故悲哀疗法亦可治疗狂喜。

《续名医类案》中亦有悲哀疗法的案例:先达李其性,归德府鹿邑人也。世为农家,癸卯获俊于乡,伊父以喜故,失声大笑,及春举进士,其笑弥甚。历十年擢谏垣,遂成病疾。初犹间发,后宵旦不能休。大谏甚忧之,从容与太医某相商,因得所授。命家人给父云:“大谏已殁。”及父恸绝几殒。如是者十日,病渐瘳。伴而为邮语云:“赵大夫治大谏,绝而复醒。”李因不悲,而症永不作矣。喜性心志为火,过喜则伤心。心主神明,一旦有病,就会出现意识障碍,喜怒无常。李父过喜伤心,以致笑病发而不止。突获其子死讯,悲恐万分,恐伤肾,肾主水,以恐制喜,即水克火。故病可愈。  

惊恐疗法

即以惊恐手段制止病人的病态情绪的一种疗法。肾水之志为恐,心火之志为喜,水能克火,恐可制喜。惊又可气乱、气散,从而解除因忧思而导致的气机郁结、闭塞,故利用使人惊惶之类的刺激方法,可以治疗某些忧虑症。

清代大医徐灵胎所著《徊溪医书》中载:某殿选新以状元及第,告假以归。至淮上而有病,求某名医。医曰:“疾不可为也几日必死,可速归,疾行犹可抵里。”殿选嗒然气沮,兼程而归,越七日而无恙,其仆进日:“医有一柬,嘱门而呈现之。”殿选拆视,中言:“公自及第后,大喜伤心,非药力所能愈,故仆以死恐之,所以治病也,今无妨矣。”殿选大佩服。此殿选状元新及第,喜乐至极,正气耗散,难以药治。名医以死相诈,惧死恋生,人之常情,新状元悲忧气结,上焦气闭不行,下焦回还不散,耗者得益,散者得敛,故能不药而愈。

现代医家何时希所著《历代无名医家验案》中载:“有病人因惊而厥,两目上窜,经治疗,它恙俱愈,而瞳仁上翻不能下,病人终日但见屋顶,不能行步及一切生活。有医者今病人坐高座,匿人于座下,于静中大声鸣金,病人大惊,瞳仁遂下如常人。”中医认为,目为肝窍,惊气人肝,此属因惊肝经阴血受损,而致目系失养所致。医者惊因惊治,令患者坐高座,下匿人突然敲锣,病人受惊,惊而下视,瞳仁遂下。上者下之,升者降之,故疾愈。  

思虑疗法

思虑疗法就是以思则气结而收敛由于惊恐、狂喜所致涣散之神气,并通过思生理智,使病人主动排除某些不良情绪的一种疗法。脾土之志为思、肾水之志为恐,思则气结,恐则气下,土能克水,思能胜恐,故惊恐、狂喜之气散之症,均可以思虑疗法治之。

心理疗法

《晋书?乐广传》载:(乐广)尝有亲客,人闹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是河南所事壁上有角弓,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杯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及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因疑致疾,古今皆有之。杯弓蛇影,是其典型之例。对于此类疾病,医者只要弄清病由,对症解之,病者自会疑去意解,疾除人安。  

抑郁症自救心理疗法

倘若症状轻微,可以尝试自救。美国心理学家托尔认为,不同的人进入不同的抑郁状态,只要遵照以下14项规则,抑郁的症状便会很快消失。

1.遵守生活秩序,从稳定规律的生活中领会生活情趣。按时就餐,均衡饮食,避免吸烟、饮酒及滥用药物,有规律地安排户外运动,与人约会准时到达,保证8小时睡眠。

2.留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保持居室整齐的环境。

3.即使心事重重,沉重低落,也试图积极地工作。

4.不必强压怒气,对人对事宽容大度。

5.主动吸收新知识,尽可能去接受和适应新的环境。

6.建立挑战意识,学会主动解决矛盾,并相信自己会成功。

7.虽遇小事,即使你心情烦闷,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合乎生活情理。

8.对待他人的态度因人而异,积极地调动自己的热情。抑郁的人,对外界每个人的反应态度几乎相同:冷漠而疏远。

9.拓宽自己的情趣范围,可以通过运动、冥想、瑜珈、按摩松弛身心。

10.不要将自己的生活与他人作比较,尤其是各方面都强于你的人。

11.记录美好的事情,锁定温馨时刻、快乐时刻。

12.不必掩饰自己的失败。

13.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开辟新的生活空间。

14.与精力旺盛又充满希望的人交往。  

灾后心理疗法三则

清除思绪

由于压力反应是一种生理与情绪方面的交互作用,让您的心灵休息一下,将会有助于放松身体。清除思绪是其它心理放松方法的基础,其原理非常简单:只要心中专注于一个平静的字眼、想法、或画面,您就可能产生高度松弛的感觉。常做清除思绪练习,可以帮助您改善心情,平衡灾后生活中的压力。

(1) 找一个舒适的环境,尽可能避开烦心的事物、噪音及干扰。

(2) 以最舒服的方式轻松地坐下或躺下来,松开任何紧绷的衣物,脱掉鞋子。

(3) 闭上眼睛,慢慢深呼吸。心中专注于一个平静的字眼、想法或画面, 尽量持续5至10分钟。

(4) 刚开始时,容易有其它思绪进入您的脑中,这时不要紧张或灰心,继续放松深呼吸,然后慢慢再试一次。

(5) 做完以上练习之后,伸展一下身体,用力呼气。  

肌肉放松

有些人可能不容易达到放松的效果。如果您一直很紧张,而又不确定到底怎样的感觉才叫放松的时候,怎么办?请试试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吧,它可以帮助您确实地感受紧张与放松之间的差别。渐进式肌肉放松法是一种三阶段的技巧。首先,您要绷紧肌肉,并注意这时有什么样的感觉;然后突然放松力量,并注意有什么样的感觉;最后,仔细比较这两种感觉有什么不同。建议您在安静、放松的气氛之下进行练习,您可以坐着或躺着进行,每次练习只需要花十五分钟。

(1) 以轻松的方式坐下来。

(2) 先将两手臂平行抬高至胸前,握紧拳头,绷紧手部的肌肉,直到不能再用力为止。

(3) 注意这时有什么感觉。您的肌肉会紧绷,而您的手部甚至可能会轻微地颤抖。您可能会感受到手部、腕部、及下臂的张力。

(4) 维持这种紧绷的状况几秒钟,然后再突然放松力量。

(5) 突然松开您的拳头,并抛开紧绷的感觉。您可能会感觉到您的手突然变轻松了,这时请仔细感受腕部及前臂压力舒解的感觉。

(6) 注意您的手在紧绷时及压力放松时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在放松的时候,您的手是感到刺痛还是温暖?您在紧绷时所感觉到的震颤,在放松时是否消失了?

(7) 依次用此方法延伸到身体其它部位的肌肉。或者您也可以从头部开始练习,紧绷脸部的肌肉,再放松,然后依次到肩膀、双臂、双手、胸部背部、双腿及双脚至脚趾。  

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一种渐进式的技巧。开始时先专注于一个心理上的暗示线索,例如“我的左臂感到沉重且温暖”。当您专注在这项“暗示指令”时,会感觉您的手臂真的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温暖。然后再依次把注意力集中在您的右臂、左腿、右腿等等,重复下达同样的指令。一天练习两次,或当您感到紧张时即进行此项练习,每次练习约十分钟。自我松弛是一种需要常常练习的技巧,熟练以后可以让自己随时平静放松下来。开始练习时,一天进行两次,每次约十分钟。四到八周之内,您可能在专心做五分钟之后,便能产生放松反应。只要您持续地练习,就会发现您越来越能随心所欲地放松您的身体了!

(1) 以最舒服的方式轻松地坐下或躺下来,松开任何紧绷的衣物,闭上眼睛,正如前面介绍的“清除思绪”训练法,尝试清除您的思绪,让自己达到轻松放松的状态,脑中不再有其它杂乱思绪。

(2) 集中注意力于着您的左臂,在心中反复告诉自己:“我的左臂感到温暖且沉重”,尝试去体会那个感觉。

(3) 这时,手臂会慢慢感到越来越温暖,越来越沉重。然后再把注意力依次集中在您的右臂、左腿、右腿,用同样的方式做自我暗示,速度不要太快。

(4) 如此做一遍下来,会感到四肢完全放松。

(5) 作完这项练习之後,深呼吸,并舒展一下身体。张开您的眼睛,缓慢地呼气,并注意您的身体有什么样的感觉。  

白日梦法

即自由自在地作白日梦,也就是让您的想像力自由地奔驰。试着想像可以让您自己感觉到很温暖、很平静、完全放松且吸引您的平静画面,试着想像其中所有的细节。例如,想像您躺在一个温暖的海滩上,温暖的阳光照在您的背上,想像听到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微风吹在脸上的感觉,空气中自由平静的味道,再想像水面上的浪花,想像水面上点点的白帆……。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您感到需要放松一下,恢复到灾前轻松生活的时候,不妨做个“白日梦”,运用您的想像力,想像或回忆生活经验中最舒服放松的一个画面,就可以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  

治疗几大类型

医生支招,会感觉更胜一筹,关键还可减少复发,让病人再不感受压抑的痛苦。

1.药物治疗,以三环类或四环类抗抑郁剂为主。较新的药物包括SSRI类药物,如百忧解赛乐特。目前最新型的抗抑郁剂为NaSSA类,如米氮平。这些药物只有医生善于把握,因人而异,恰到好处。

2.电痉挛治疗,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用一定量的电流通过脑部,激发中枢神经系统放电,全身性肌肉有节奏地抽搐。此法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你几乎不会感受到痛苦,它能使抑郁症状和抑郁情绪迅速得到缓解,总有效率可达70%~90%。

3.心理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可选择一种符合自己的方法,推荐放松疗法,若与药物相配合则疗效更佳。放松疗法(Relaxation therapy)又称松弛疗法,它通过身体的逐级放松,而达到情绪的逐级舒缓。经常的放松,你会惊喜地发现,当紧张或者应激的时候,你可以随意地放松全身肌肉,随时地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随时地改善身体紊乱的机能,持久地保持轻松的心情。

中国的气功、印度的瑜珈、日本的坐禅、德国的自生训练、美国的渐进松弛训练、超然沉思等,都吸纳了放松疗法的精髓,以达到静心之超然境界。

如果你每天挤出半小时来放松,几个月以后低落的情绪会大幅度扭转。  

自我练习方法

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呼吸:舒服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将注意力集中在吸气和呼气上,慢慢将空气吸进肺里(尽可能地使吸进肺里的空气最多),让空气在肺里停留几秒钟,然后缓缓呼出。注意节奏,即有节奏地吸入呼出,一边呼吸一边在心里数数,例如,吸气(一、二、三、四),停留(一、二),呼气(一、二、三、四)。也可以同一节奏默念“吸—呼,吸—呼,吸—呼”。

其次是肌肉松弛练习:要配合呼吸进行,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吸气的时候,慢慢紧张该部分,只要你觉得己经用力(约八成力气)就可以了,随着呼气慢慢地释放该紧张部分,逐渐放松,不要突然松开。以最自然轻松的姿势坐下,上半身的重量都置于臀部,两脚的重量平均置于脚掌上,两手自然地放于大腿内侧,然后轻闭双眼。将双手抬到水平位置,用力向前伸直,用力握紧拳随后再放松,把两手慢慢放回大腿内侧,然后感受肌肉放松情形。额头上扬拉紧额头的肌肉,渐次用力再放松。将眉头往中间拉紧,鼻子和嘴都噘起来,逐次用力后再放松。用力咬紧牙关牙齿,逐渐放松。用力张开嘴巴,再把舌头用力抵住下面的门牙约10秒,逐步用力后放松。接下来把身体坐正。低头将下巴抵住前胸,两手向后用力,使胸膛挺出来,也是用力向后放松。做两个深深的呼吸。

最后一个动作是将两脚抬到水平位置,脚尖向下压,拉紧腿部的肌肉,再逐渐放松。接着是整个身体放松的状态持续5~10分钟。  

治疗方案

增强心理弹性——放得下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诸行动时,“拿得起”容易,“放得下”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年过八旬的吴阶平教授在谈及精神养生时介绍的一条主要经验就是“不把悲伤的事放在心上”。他认为“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八九”,总要想得开,以理智克制感情。著名学者季羡林老教授的养生经验是奉行“三不主义”,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计较”。这都体现了“放得下”的心理素质。在现实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比如子女升学啦,家长的心就首先放不下,又比如老公升上去或者发财啦,老婆也会忐忑不安放不下心,怕男人有钱变坏了;再如遇到挫折、失落或者因说错话、做错事受到上级和同事指责,以及好心被人误解受到委屈,于是心里总有个结解不开,放不下等等,等等。总之有些朋友就是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想这想那,愁这愁那,心事不断,愁肠百结。长此以往势必产生心 理疲劳,乃至发展为心理障碍。英国科学家贝佛里奇指出:“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中国唐代著名医药家、养生学家孙思邈,享年102岁。他在论述养生良方时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勿把忿恨耿耿于怀。”他指出这些心理负担都有损于健康和寿命。事实也是如此,有的人之所以感到生活得很累,无精打采,未老先衰,就因为习惯于将一些事情吊在心里放不下来,结果在心里刻上一条又一条“皱纹”,把“心”折腾得劳而又老。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处于上述各种状况时,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放得下”。文革期间有位从部队调到地方工作的师级干部,他因不服“四人帮”横行,而被打成“老右派”。当时批判他的大字报辅天盖地。但这位干部也真绝,在大热天居然披着棉大衣去看大字报。别人以为他“发寒热”,他却幽默地说:“这就叫心定自然凉。”有位著名演员在受审查的“牛棚”里,不但说笑如常,而且还自编了一套“牛棚健身法”,直到如今,他还在用此法锻炼身体,年过八旬照样到戏曲沙龙引吭高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多么的放得下啊!这些都是特殊情况下特殊人物的特殊放得下。在通常情况下,“放得下”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财能否放得下。李白在《将进酒》诗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能在这方面放得下,那可称是非常潇洒的“放”。情能否放得下。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理智失控,剪不断,理还乱。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称是理智的“放”。名能否放得下。据专家分析,高智商、思维型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比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倘然能对“名”放得下,就称得上是超脱的“放”。忧愁能否放得下。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说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忧愁可说是妨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狄更斯说:“苦苦地去做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会带来混乱和苦恼。”泰戈尔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如果能对忧愁放得下,那就可称是幸福的“放”,因为没有忧愁确是一种幸福。最后想引用一句中国古人的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让我们一起来学会“放得下”,以此来增强我们的心理弹性,共享“放得下”的养生福份。  

心理疗法治疗失眠症

对付失眠,有的人喜欢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有的人则一筹莫展。其实,很多时候,失眠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我们可以用心理调节的方法来改善睡眠。  

越怕失眠越失眠

典型症状:人到中年,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现在到了晚上就怕自己睡不着觉,但是越是担心失眠越是难以入睡,人也变得很焦虑。

这是常见的“失眠期待性焦虑”,通常表现为晚上一上床,就开始担心自己睡不着,逼迫自己尽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越怕失眠脑细胞就越兴奋,就越难入睡。

建议有这种失眠症状的患者,平时应保持良好的睡眠规律,放松心情,入睡之前想一些当天发生过的愉快的事情,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  

多梦不等于失眠

典型症状:每晚睡觉都会做梦,白天总感觉头昏沉沉的,多梦是不是也属于失眠?

不少自称失眠的人认为自己睡眠不佳是由于多梦造成的,这种想法反而使人产生焦虑、担心情绪。担心入睡后会做梦的心理,会导致入睡很浅,影响睡眠质量。其实,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有助于记忆、过滤无用信息,保证正常的效能。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有害的是“认为做梦有害”的心理,这种心理使自己产生心理负担。  

自责心理阻碍睡眠

典型症状:有些人在白天的工作中受到挫折后心情不佳,导致一整天情绪低落,晚上难以入眠。

这类人由于一次过失就会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反复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不已。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责、懊悔之情越发严重,大脑细胞长时间处于幻想与兴奋状态,自然就无法入睡。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情,可以这样想,事 情已经过去,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好,再多的懊悔也于事无补,还可以听一些节奏舒缓的音乐来放松心情。  

手足无措睡不好

典型症状:遇到突发事件后,经常手足无措,即使是一件小事也理不清头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晚上睡觉的时候也经常想来想去,导致睡眠质量不佳。

有的人在遭到突发事件刺激后,不能做出正确反应,而是感到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晚上睡觉时也是左思右想,始终处于进退两难、焦虑无助的状态。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应该让自己平静下来,在睡觉之前尽量转移自己的思绪。  

失眠症的放松训练

为催眠设计的放松训练简单易学:仰卧,双眼微合,将注意力集中在双手或双脚上,全身放松,用手或脚的沉重感来体验肌肉的松弛程度,同时进行缓慢的深呼吸。练习时,一旦出现与放松无关的思想,应立即停止,把注意力引回到手脚沉重感的体验上。一般能在练习中安然入睡。

关于“心理疗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