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底珠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叶底珠 | 中药图典 |
叶底珠 Yè Dǐ Zhū |
|
---|---|
别名 | 一叶萩、狗杏条、花菷条、山扫条、老米饮、假金柑藤 |
功效作用 | 祛风活血,补肾强筋。用于面神经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眩晕,耳聋,神经衰弱,嗜睡症,阳痿。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有毒 |
归经 | |
药性 | 平 |
药味 | 甘、苦 |
植物名称:叶底珠
拉丁文名:Securinega suffruticosa(Pall.)Rehd.
别 名:一叶萩、狗杏条、花菷条、山扫条、老米饮、假金柑藤。
科 属:大戟科 Euphorbiaceae 一叶底珠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可达1-3米,丛生状,分枝密,全株无毛,芽小,不明显,单叶互生,有托叶但早落。叶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1.5-6厘米,宽1-3.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叶全缘或波状,叶柄短仅3-7毫米,单性异株,雄花3-12朵簇生叶腋,极小,花梗短仅2-4毫米,有花萼无花瓣,花萼淡绿色,雄蕊5枚,花丝长于萼片,具退化子房,雌花单生,花梗较长,可达1厘米,花萼5枚,花柱3,各2浅裂,下部合生。蒴果三棱状扁球形,径约5毫米,熟时红褐色,果柄纤细,长可达1.5厘米,萼片宿存,果3瓣裂,每裂有2个分果瓣,每果瓣有1粒种子,种子卵形,黄褐色,花期5-7月,果熟8-9月。
产地分布:中国原产种,华北地区有野生分布,东北、华中、华东、西南、西北地区也有生长。
生态习性:适应性极为广泛。耐寒、抗旱、抗瘠薄。喜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但在干旱瘠薄的石灰岩山地上也可生长良好。
园林用途:枝叶繁茂,花果密集,花色黄绿,果梗细长,果三棱扁平状。叶入秋变红,极为美观,在园林中配置于假山、草坪、河畔、路边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叶、花可入药。
繁育栽培:以种子繁育为主,也可扦插、分株繁殖。
药用价值
【药用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叶底珠Securinega suffruticosa (Pall.) Rehd.,以叶及花入药。野生品春夏秋均可采收,春季开花前采收一叶秋碱含量最高,将枝条距地表2~3寸处割下,晒干后敲打,取其嫩枝及叶即可。
用量用法
【性味归经】甘、苦,平。有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新鲜的较干燥的毒性大,树液有刺激作用,茎叶引起的中毒症状与马钱子碱相似,有强直性抽搐、惊厥,最后死于呼吸停止。但毒性较小。马、牛、羊误食引起肠胃炎、疝痛、出血性下痢,进食大量时,引起痉挛。试验表明,小鼠腹腔注射氯仿提取物600mg/kg,惊厥死亡。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补肾强筋。用于面神经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眩晕,耳聋,神经衰弱,嗜睡症,阳痿。
【用法用量】 1~2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关于“叶底珠”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