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枝鸦葱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叉枝鸦葱 | 中药图典 |
叉枝鸦葱 Chā Zhī Yā Cōnɡ |
|
---|---|
别名 | 苦葵鸦葱、羊奶及及、散枝鸦葱、分枝鸦葱 |
功效作用 | 消肿散结。主治瘊子。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寒 |
药味 | 苦 |
种中文名: 叉枝鸦葱
种拉丁名: ScorzoneradivaricataTurcz.
种别名: 拐轴鸦葱、阿查—哈比斯干纳(蒙古名)
形态特征及分布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灰绿色,有白粉。根颈无纤维状叶鞘残留,自根颈发出多数茎,呈半球形或球形株丛。茎自下部起合轴式分枝,分枝细。叶窄条形或条形,长l—9cm,宽0.5-3mm,先端长渐尖,常卷曲成钩状。–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总苞圆柱状,长1.5—2cm,小花舌状,黄色或稍带淡紫色。瘦果圆柱状,长6-10mm,淡黄色;冠毛污黄色(图85)。
地理分布: 在我国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蒙古也有。
生物生态特征
叉枝鸦葱在天然草场上多数植株具有轴根型的根系,一般主根强壮,近垂直于地面上,还可见到根蘖型的根系,由地下水平根上生长出稍粗的枝条,和较纤细的侧根。叉枝鸦葱为早生植物。喜砂质土及砂砾质基质。生长于干燥的砂质坡地、沙丘间低地、干河床边缘和浅洼地的砂壤土上。为荒漠草原植被的常见伴生种。它在群落中的多度很低,其分盖度不超过1%,但恒有度较高,分布于各种群落中,常与冷蒿(Artemisiafrigida)、沙生针茅(Stipaglareosa)、无芒隐子草(Cleitogenessongorica)、短花针茅(S.breviflora),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altaicus)、兔唇花(Lagochilusilicifolium)、戈壁天门冬(Asparagusgobicus)、碱韭(Aliiumpoiyrrhizum)等优势成分或伴生成分混生。此外,也可见于草原化荒漠群落及荒漠地带的干河床与沟谷中。在内蒙古6-7月开花,8-9月结果。
饲用价值
为中等饲用植物。青鲜时羊、骆驼乐意采食,马,牛少量采食,干枯后其适口性稍有降低,冬季植株保留较好。据测定,绵羊的可食率:春季为23.68%,夏季为55.37%,秋季为54.34%,冬季为49.81%。就它的化学成分来看(见表85),蛋白质含量较为丰富,而粗纤维含量偏低,无氮浸出物含量较高。蛋白质从所含的17种必需氨基酸总量看,品质还是较好的(表85—2)。
|
关于“叉枝鸦葱”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