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参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南沙参 | 中药图典 |
南沙参 Nán Shā Shēn |
|
---|---|
别名 | 沙参、知母、白沙参、苦心、识美、虎须、白参、志取、文虎、文希、羊婆奶、泡参、面杆杖、桔参、泡沙参、稳牙参、保牙参、土人参 |
功效作用 | 养阴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喉痛。 |
英文名 | RADIX ADENOPHORAE |
始载于 | 《本经逢原》 |
毒性 | |
归经 | 胃经、肺经 |
药性 | 寒 |
药味 | 甘 |
南沙参南沙参原名沙参。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并记述有“主积血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的功用。南北朝《本草经集注》中将沙参与人参、玄参、丹参、苦参称为五参。适应性较强,喜温暖凉爽和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能耐阴、耐寒。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以湿润、肥沃的土壤为好。忌积水,能耐旱。
目录 |
植物介绍
南沙参
【拉丁名】Radix Adenophorae
【英文名】Upright Ladybell Root
【别名】又叫三叶沙参、山沙参、龙须沙参、沙参、知母(《本经》),白沙参(《范子计然》),苦心、识美、虎须、白参、志取、文虎(《吴普本草》),文希(《别录》),羊婆奶(《纲目》),泡参(《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面杆杖(《青海药材》),桔参(《药材资料汇编》),泡沙参(《四川中药志》),稳牙参、保牙参、土人参(《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杏叶沙参Adenophora stricta Miq.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归肺、胃经。
【采制】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后趁鲜刮去粗皮,干燥。
【化学成分】含三萜皂甙、花椒毒素(xanthotoxin,ammoidin)即8一甲氧基补骨脂素。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粘、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①《本经》:“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②《别录》:“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
③《药性论》:“能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
④《日华子本草》:“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治)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
⑤《纲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瘘。”
⑥《玉楸药解》:“清肺气,生肾水,涤心胸烦热,凉头目郁蒸,治瘰疬斑疹,鼻疮喉痹,疡疮热痛,胸膈燥渴,溲便红涩,膀胱癃闭。”
⑦《饮片新参》:“清肺养阴,治虚劳咳呛痰血。”
⑧《中国药植图鉴》:"降低血压。"
①《本草经集注》:“恶防己,反藜芦。”
形态特征
1.轮叶沙参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圆锥形,黄褐色,有横纹。茎高60—90厘米,无毛或近无毛。茎生叶2-6个轮生,无柄或有不明显的柄,叶片卵形、椭圆状卵形,边缘有锯齿,两面有疏短柔毛。花序圆锥状,长35厘米,无毛;分枝轮生;花下垂;花萼无毛,裂片5;花冠蓝色,口部微缩成坛状,无毛,5浅裂;雄蕊5,常稍伸出,花丝下部变宽,边缘有密柔毛;花盘圆筒状。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蒴果倒卵球形,长约5毫米。 2.杏叶沙参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圆锥形,长20厘米,茎高80厘米,不分枝,无毛或在中部以上有开展的极短柔毛。茎生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狭卵形、菱状狭卵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沿脉疏生短毛。花序狭长,不分枝或基部有极短的分枝,有疏或稍密的短毛;花萼有短毛,裂片5,花冠紫蓝色,钟状,5浅裂;雄蕊5,花丝基部变宽,边缘有密柔毛;花盘宽圆筒状;子房下位,花柱与花冠近等长。
生态环境
常生于海拔600—2000米的草地和林木地带,海拔3000米的向阳草坡和丛林中也有生长。多见于草地、灌木丛和岩缝中。家种沙参多栽于土层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生物学特性
南沙参适应性较强,喜温暖凉爽和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能耐阴、耐寒。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以湿润、肥沃的土壤为好。忌积水,能耐旱。 幼苗生长缓慢,霜降后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越冬后于次年3月重新长出新叶,生长旺盛,6-7月抽茎。花期7—9月,果期8-10月。
药材性状
南沙参呈长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根头部较粗,向下渐细,稍弯或扭转,偶有分枝,长7—27厘米,直径0.8—3厘米。芦头长短粗细不等,一般1—3个。表面黄色或浅棕色,根上部有深陷横纹,如蚯蚓体表横纹,下部有浅纵沟槽及纵皱纹,并有深色突起及须根疤痕。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状如海棉。无臭,味微甘。
贮藏养护
南沙参一般采用压缩打包内加支撑物,每件50公斤;也可用麻袋、竹筐等盛装。贮于干燥通风处,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65—75%。商品安全水分为12—14%。本品易虫蛀,受潮生霉。危害的仓虫有药材甲、锯谷盗、黑皮蠹、粉斑螟、印度谷蛾、谷蠹、玉带郭公虫、酱曲露尾甲等,幼虫常在堆垛或包装上吐丝结膜或结团,蛀蚀品表面也可见到蛀痕。贮藏期间,定期消毒,搞好环境卫生;高温高湿季节前,可密封储藏或抽氧充氮养护;发现轻度霉变、虫蛀,及时晾晒,或磷化铝熏杀。
栽培与管理
1.选地、整地选阳光充足、肥沃、富含腐殖质及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的平地或缓坡地。每亩用堆肥或圈肥2000-2500克、加拌磷肥20-50千克作基肥,基肥撒匀后深耕30-40厘米,耙细整平作畦,畦宽1-1.3米。 2.繁殖方式用种子繁殖。分春播和秋播,春播于4月上中旬,秋播于11月封冻前;按行距30-4O厘米开浅沟4-6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用细土覆平、轻轻压实后浇水,有条件的可盖一层草,以保温保湿促发芽。每亩用种1千克。春播20天左右出苗,秋播于翌年3-4月出苗。
3.田间管理
(l)间苗幼苗2-3片真叶时间苗,以幼苗叶片不重叠为度。亩高12-15厘米时定苗,株距10-15厘米。间苗后浇水,适当追肥。
(2)中耕除草、排灌苗期选阴天拔除杂草,定苗后结合追肥松土除草,适当中耕防止土层板结,中耕除草应结合追肥一并进行。植株封畦后,应停止除草以免折断茎枝;阴雨天,应注意排水,否则易发生病害,干旱时可适当浇水,特别是苗期。
(3)追肥苗期施入10%淡人粪尿或2%尿素水。定苗后用人畜粪水追肥1次。每亩用量l000-1500千克。入冬前浅松表土。每亩铺施土杂肥1000千克,第二年出苗后追施人畜粪尿,6-7月开花前再追施1次,每亩用量1000千克,并拌入少量磷钾肥。
(4)打顶从第二年起,植株生长迅速,为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部生长,可在株高40-50厘米时打顶。
4.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为害根部,时期多在多雨季节时发生。防治方法:①清园;②用石灰处理病穴;③用50%退菌特500倍液喷根茎部。 (2)褐斑病为害叶片。防治方法:①排水;②清园;③用1:1:10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叶面。
(3)蚜虫以吸食茎肉汁液为害。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喷洒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8%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
(4)地老虎以幼虫苗期咬断植株根茎为害,造成缺苗,严重时造成大面积死苗缺苗。防治方法:①清园;②施用充分腐熟的粪肥;③黑光灯诱杀;④捕杀或毒饵诱杀;⑤为害期间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洒。
5.采收加工
播种后2-3年采收。秋季倒苗后挖取。挖出后,除去残枝和须根,趁鲜用竹刀刮去外皮洗净,晒干或烘干,也可干燥至七八成干时切片,再晒干或烘干。
6.留种技术
选粗壮植株作种株,开花后剪去部分侧枝和花枝梢部,以减少养分消耗,果实成熟但尚未开裂时连梗采下,放于通风干燥的室内后熟数日后晒干、脱粒。一般每亩可采种子25千克。
名家论述
1.张元素: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代之,取其味甘也。
2.《纲目》:人参甘苦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与肾,故内伤元气者宜之。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受火克者宜之。一补阳而生阴,一补阴而制阳,不可不辨之也。
3.《本草经百种录》:肺主气,故肺家之药,气胜者为多。但气胜之品必偏于燥,而能滋肺者,又腻滞而不清虚。惟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之药,色白体轻,疏通而不燥,润泽而不滞,血阻于肺者,非此不能清也。
4.《重庆堂随笔》:沙参清肺,肺气肃则下行自顺,气化咸借以承宣,故清肺药皆通小水。喻氏谓有肺者有溺,无肺者无溺,可以勘破机关。
价值
沙参每100克嫩叶含水分74克,蛋白质0.8克,脂肪1.6克,碳水化合物16克,钙585毫克,磷180毫克,胡萝卜素5.87毫克,尼克酸0.7毫克,维生素C104毫克。另外,根中三萜、类皂甙、沙参皂甙,又含葡萄糖及淀粉。沙参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特种蔬菜。
(1)食用:沙参嫩叶可煮或炒食。沙参的根经煮熟后于清水中浸除苦味,再拌食或炒食、作汤均可。沙参可做成“南沙参炖鸡”、“炒沙参叶”等菜肴,不仅食之味美,而且具有极高的保健作用。
(2)药用:沙参性味甘微苦凉,具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等功效。主治肺热燥咳、虚咳久咳、阴伤咽干喉痛等。《本草纲目》载:“清肺火,治久咳、肺痿”。常食此菜能树人正气,增强抗病防病能力,润泽肌肤。
食疗价值
桔梗科草本植物轮叶沙参、杏叶沙参的根。四川又称泡参。产于安徽、江苏、浙江、贵州等省。春、秋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并刮去粗皮,干燥。切片或短段用。
[性能]味甘,性微寒。能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参考]轮叶沙参含三萜皂甙、生物碱、黄酮类、鞣质等;杏叶沙参含皂甙等。
[用途]用于阴虚肺燥,干咳痰少;热病后气津不足,或脾胃虚弱而内有余热,少食不饥,口干舌燥。
[用法]一日~15g,也可用至30g。煎汤,泡茶,煮粥。
[附方]
1,沙参麦冬茶:泡参、麦冬各15g,桑叶10g。煎水或沸水浸泡,代茶饮。
本方以泡参、麦冬养阴清肺,桑叶清肺经燥热。用于初秋感有燥热,咳嗽咽干,痰粘不易咯出。
2,泡参山药粥:泡参、山药、麦芽各10g,粳米100g。前三药煎水取汁,同粳米煮成稀粥;山药亦可研细末,待米近熟时加入、搅匀,一同煮熟。
本方以泡参、山药益脾补气,麦芽消食。用于脾胃气虚,消化不良。尤宜于病后调理。
|
关于“南沙参”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