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蓼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竹节蓼
Zhú Jié Liǎo
别名 扁竹蓼、飞天蜈蚣、百足草、蜈蚣竹、鸡爪蜈蚣、观音竹、铁扭边、上石百足、扁竹花、斩蛇剑、上石百竹、蜈蚣草、扁竹、对节草、竹节山草、百脚山草、大本飞天蜈蚣、斑竹相似、寒忌竹、鹅江草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去瘀消肿。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英文名  
始载于 广西中药志
毒性 无毒
归经 肺经肝经
药性
药味

Homalocladium platycladium

竹节蓼的功效介绍】:

竹节蓼 (《广西中药志》)  

目录

异名

百足草(《广州植物志》),观音竹、铁扭边、上石百足、飞天蜈蚣、蜈蚣竹、扁竹花、扁竹、斩蛇剑(《广西中药志》)。  

来源

为蓼科植物竹节蓼的全草。  

植物形态

竹节蓼多年生直立草本,高0.6~2米。

茎基部圆柱形,木质化,上部枝扁平,呈带状,宽7~12毫米,深绿色,具光泽,有显著的细线条,节处略收缩,托叶退化成线状,分枝基部较窄,先端锐尖。

叶多生于新枝上,互生,菱状卵形,长4~20毫米,宽2~1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在近基部有一对锯齿,羽状网脉,无柄。

花小,两性,具纤细柄;苞片腆质,淡黄棕色;花被4~5深裂,裂片矩圆形,长约1毫米,淡绿色,后变红色;雄蕊6~7,花丝扁,花药白色;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短,3枚,杜头分叉。

疫果三角形,包于红色内质的花被内。

花期9~10月。

果期10~11月。

多栽培于庭园。

分布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采集

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性味

甘酸,微寒。

①《广西中药志》:味淡涩,性微寒,无毒。

②《泉州本草》:味酸微甘,性平,无毒。  

归经

入心、肝、脾经

①《广西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②《泉州本草》:入心、肝、肿经。  

功用主治-竹节蓼的功效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①《广西中药志》:拔毒消肿。 治毒蛇及蜈蚣咬。

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退癀消肿,行血去瘀,生新止痛。 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2~4两)。

外用:捣敷。  

选方

①治跌打损伤:鲜竹节蓼二两,以酒代水煎服,并以渣敷患处。

(《泉州本草》) ②治毒蛇咬伤:竹节蓼二两,红乌桕木二两。

苏木二两,假紫苏二两,千斤拔一两。

以上五味捣烂,以三分冲酒服,三分浸醋外涂伤口周围。

(《广西中药志》) ③治蜈蚣咬伤:竹节蓼捣烂,擦伤口周围。

(《广西中药志》)

关于“竹节蓼”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