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漏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禹州漏芦
Yǔ Zhōu Lòu Lú
别名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排脓止血消痈下乳。用于诸疮痈肿乳痈肿痛乳汁不通瘰疬疮毒
英文名 RADIX ECHINOPSIS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胃经
药性
药味

禹州漏芦

【英文名】 RADIX ECHINOPSIS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或华东蓝刺头Echinops grijisii Hanc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稍扭曲,长10~25cm,直径0.5~1.5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顶端有纤维状棕色硬毛。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褐色,木部呈黄黑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涩。

【鉴别】本品粉末棕黄色。韧皮纤维多成束,直径20~42μm,壁厚。细胞间隙有棕褐色树脂状物。木纤维细长,两端渐尖,直径12~30μm,壁较厚。具缘纹孔网纹导管较多见,直径20~120μm。石细胞少见,类圆形、长方形或方形,直径35~150μm,层纹及孔沟明显,细胞间隙有棕褐色树脂状物。可见菊糖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止血消痈下乳。用于诸疮痈肿,乳痈肿痛,乳汁不通,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 4.5~9g。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禹州漏芦中噻吩类的化学成分

目的研究禹州漏芦(Echinops latifoliusTausch)噻吩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禹州漏芦中分离得到6个噻吩类化合物,即5-(丁烯-3--炔1)-2,2′-联噻吩[5-(but3-en-1-ynyl)-2,2-′bithiophene,1]、α-三联噻吩(-αterthienyl,2)、卡多帕亭(cardopatine,3)、5-乙酰-基2,2′-联噻吩(5-acetyl-2,2-′bithiophene,4)、5-(3-乙酰氧基-4-异戊酰氧基丁炔-1)-2,2′-联噻吩[5-(3-acetoxy-4-isovaleroyloxybut-1-ynyl)-2,2-′bithio-phene,5]、5-(4-羟基丁炔-1)-2,2′-联噻吩[5-(4-hydroxybut-1-ynyl)-2,2-′bithiophene,6]。结论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于“禹州漏芦”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