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盆内消化器官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医学电子书 >> 《人体解剖学》 >> 盆部和会阴 >> 盆部 >> 盆腔脏器 >> 盆内消化器官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目录

(一)乙状结肠盆部见第八章腹部.

(二)直肠rectum 和肛管anal canal

①形态和结构直肠和肛管(图9-18)为消化道的终末段。直肠在第三骶椎水平续于乙状结肠,在穿盆膈处移行为肛管,肛管的下端开口于肛门。直肠全长约11厘米,肛管长约4厘米。直肠位于盆腔后部,肛管则位于会阴部的肛区内。直肠和肛管的行程在矢状面上有二个弯曲:骶曲和会阴曲.骶曲sacral flexure与骶骨盆面的曲度一致,凸弯向后;会阴曲perineal flexure 在尾骨尖处,凸弯向前。另外在冠状面上,直肠还有三个向侧方的弯曲,但不甚恒定。一般中间较大的一个弯曲凸向左侧,上、下两个突向右侧。在插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时应注意这些弯曲,以免损伤肠壁。直肠下段肠腔膨大,称为直肠壶腹,腔内常明3个由环形肌和粘膜形成的半月形皱襞,称为直肠横壁,上直肠横襞位于乙状结肠与直肠移行部的左侧壁上,距肛门约13厘米;中直肠横襞最大且较恒定,在壶腹上份的前右侧壁上,距肛门约11厘米,可做为直肠镜检的定位标志;下直肠横襞位置不恒定,多位于直肠左后壁,约距肛门8厘米。

Gm79mazu.jpg

图9-17 子宫动脉输尿管的关系

肛管上部粘膜有8-10条纵襞称为肛柱anal columns。相邻肛柱下腨有半月状态的皱襞相连称为肛瓣anal vaves。在肛柱和肛瓣之间的间隙为肛窦anal sinuses。窦口向上。窦底或肛瓣上有肛腺的开口。窦内常有粪渣存积,易感染形成肛窦炎,甚至发展成脓肿,是肛瘘形成的原因之一。所有的肛瓣互相连接形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为齿状线或肛皮线。齿状线下方约有1厘米宽、表面平滑的环状带称为肛梳(痔环)。肛梳下方有一浅沟称为白线或Hilton氏线,为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的分界处,线下1厘米左右即为肛门anus。

直肠和肛管的肌层平滑肌,其中环形肌在肛管下端增厚形成肛门内括约肌sphincter ani internus。在肛门内括约肌的外下方还有横纹肌组成的肛门括约肌(见本章第二节)。

②位置和毗邻(图9-5):直肠的上1/3有腹膜复盖在其前面和两侧面,属腹膜间位;中1/3仅前方有腹膜复盖故属腹膜外位;下1/3全无腹膜复盖。男性直肠前壁下部和中部与前列腺、输尿精管壶腹和精囊腺相邻,上部隔直肠膀胱陷凹膀胱底相邻;女性直肠前壁下部与阴道相邻,上部隔直肠子宫陷凹与阴道上段和子宫颈相邻。直肠后方有骶前筋膜骶静脉丛、骶骨和尾骨。

③直肠和肛管的血管淋巴回流和神经(图9-19)。

直肠上部的动脉来自肠夭膜下动脉的直肠上动脉。该动脉经乙状结肠系膜根入盆腔,到第3骶椎高度分为左、右二支,分别行于直肠两侧壁并发支供给直肠壁各层。直肠下部接受来自髂内动脉直肠下动脉的分支。肛管由阴部内动脉发出的肛动脉供应。

Gm79m9rl.jpg

图9-18 直肠内景

Gm79m8fi.jpg

图9-19 齿状线上下的神经、血管配布

直肠和肛管的静脉首先在粘膜下层外膜分别形成直肠内静脉丛和直肠外静脉丛,二者之间有丰富的吻合。齿状线以上肠管的静脉丛经直肠上静脉和直肠下静脉分别回流到肠系膜下静脉髂内静脉。齿状线以下肛管的静脉丛经肛静脉至阴部内静脉最后汇入髂内静脉 。直肠内静脉丛由于缺乏周围组织支持易发生静脉曲张形成痔,在齿状线以上者称为内痔,以下者称为外痔

直肠上部的淋巴管首先注入直肠旁淋巴结,然后入肠系膜下淋巴结。直肠下部以及齿状线以上肛管的淋巴管随直肠下动脉入髂内淋巴和骶淋巴结。齿状线以下肛管的淋巴管注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齿状线以上的肠道接受来自盆丛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传入纤维内脏传入纤维经腹下丛或盆内脏神经入中枢,对痛刺激不敏感。齿状线以下的肛管接受阴部神经的分支肛神经支配,属躯体神经,对痛刺激敏感,定位确切。所以内痔一般不太疼痛而外痔有明晱的疼痛。

总之,齿状线具有重要的解剖学和临床意义:①齿状线是粘膜和皮肤的移行处,所以在齿状线以上的恶性肿瘤多数为腺癌,以下为鳞状上皮癌。②齿状线为血管、神经分布和淋巴回流的分界线。

32 女性内生殖器 | 盆部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32
关于“人体解剖学/盆内消化器官”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