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吐珠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九龙吐珠 | 中药图典 |
九龙吐珠 Jiǔ Lónɡ Tǔ Zhū |
|
---|---|
别名 | 龙吐珠、伞莎草 |
功效作用 | 解毒。主慢性中耳炎;跌打损伤 |
英文名 | Herb of Fanshaped Umbrellasedge |
始载于 | 《泉州本草》 |
毒性 | 无毒 |
归经 | 脾经、肝经 |
药性 | 平 |
药味 | 淡 |
九龙吐珠
(《泉州本草》)
【别名】伞莎草。
【中药化学成分】龙吐珠含美利妥双甙(melittoside),桃叶珊瑚甙(aucubin),8-O-乙酰基哈帕甙(8-O-acetylharpagide),雷朴妥甙(reptoside),筋骨草甙(ajugoside)及8-O-乙酰基米欧坡罗甙(8-O-acetylmioporoside)。
【植物形态】风车草,多年生粗壮簇生草本,根伏茎短粗,须根坚硬。秆高30~150厘米,近圆柱形,基部包以无叶的鞘,鞘棕色。苞片20枚,较花序长约2倍,宽2~11毫米,平展。多次复出长侧枝聚伞花序,第1次辐射枝长达7厘米,第2次辐射枝长达15厘米;小穗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8毫米,压扁,具花6~26朵,鳞片紧密的覆瓦状排列,膜质,卵形,长约2毫米,具3~5条脉;雄蕊3,花药线形,顶具刚毛状附属物;花柱短,柱头3。小坚果椭圆形,近于三棱形,长为鳞片的1/3,褐色。抽穗期冬春。
【生境分布】生于森林、草原地区的大湖、河流边缘的沼泽中,或栽培于水池中。我国各地均见栽培。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味酸甘微苦,性凉,无毒。
【选方】①治产后下血腹痛:鲜九龙吐珠二两,放锅内喷酒炒制,再喷再炒至微焦为度,合食米一把煎汤服。
②治蛇虫咬伤:干九龙吐珠四两,浸酒二十两(二星期可用)。凡用取药抹伤口,并将此酒内服一小杯。
|
出自A+医学百科 “九龙吐珠”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4%B9%9D%E9%BE%99%E5%90%90%E7%8F%A0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九龙吐珠”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