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鼽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鼻鼽(allergic rhinitis),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性鼻病。又称鼽嚏。相当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鼻鼽最早见于《素问.脉解篇》:“......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后世医家对此病的论述也较多,如金代《刘河间医学六书》中说:“者,鼻出清涕也。”对鼻鼽的病因,明代《证治要诀》说:“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

鼻鼽的原因主要是:肺气虚弱,卫表不固,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清涕;此外,脾虚则脾气不能输布于肺,肺气也虚,而肺气之根在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风邪得以内侵。故鼻鼽的病变在肺,但其病理变化与脾肾有一定关系。

鼻鼽常突然发作,先感鼻腔发痒、胀不适,继则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质稀量多,嗅觉暂时减退。检查见鼻内黏膜肿胀湿润,其色淡白或灰白。全身症状可有头痛,耳鸣听力障碍等,症状发作短暂,消失后则如常态。若兼有脾虚,则纳呆腹胀便溏,苔白舌淡脉濡弱;若兼肾虚,则腰膝酸软遗精早泄形寒怕冷夜尿多,苔白润,质淡嫩,脉沉细。治疗方法有多种:①内治。肺气虚寒为主者,宜温补肺脏、祛散风寒,方用温肺止流丹加减脾气虚弱为主者,宜健脾益气、升清化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肾阳虚弱为主者,宜温壮肾阳、固肾纳气,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②外治。宜用辛散风寒,行气活血,兼以解毒通窍的药物。用碧玉散吹鼻,每日3~4次。或用荜拨适量,研末,每用少许吹鼻内,每日2~3次,或用鹅不食草药膏,涂入鼻腔,每日2~3次。或以干姜适量研末,蜜调涂鼻内。③针刺。可选用风池迎香禾髎为主穴,肺俞脾俞肾俞为配穴,每次轮换使用主穴、配穴各一对,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④穴位注射疗法。按上述选用穴位,注入50%当归注射液,每次0.5~1毫升,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⑤艾灸。取百会上星身柱膏肓命门气海中脘曲池足三里三阴交,每次选穴3~4个,悬灸或艾柱直接灸

关于“鼻鼽”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