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七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黄三七 | 中药图典 |
黄三七 Huánɡ Sān Qī |
|
---|---|
别名 | 太白黄连、土黄连[陕西太白山]、土黄连、野黄连 |
功效作用 | 泻火解毒,清心除烦。用于眼结膜炎,口腔炎,咽炎,热病心烦,肠炎,痢疾,痈疮肿毒。 |
英文名 | Rhizom of Common Souliea |
始载于 | 《陕西中草药》 |
毒性 | |
归经 | 胃经、心经、肺经、大肠经 |
药性 | 凉 |
药味 | 苦 |
种中文名:黄三七
种拉丁名:Souliea vaginata (Maxim.) Franch.
科中文名:毛茛科
科拉丁名:Ranunculaceae
属中文名:黄三七属
属拉丁名:Souliea
国内分布:在我国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青海东部、甘肃南中、陕西南部。
国外分布:在缅甸北部、不丹、锡金也有分布。
海 拔:2800-4000
命名来源:(甘肃)[morot, journ. Bot. 12: 69. 1898]
英文植物志:6:143
药物简介
【药 名】:黄三七
【拼 音】:HUANGSANQI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毛茛科植物长果升麻的根茎或全草。
【主 治】:治咽炎,结膜炎,口腔炎,骨蒸潮热,心慌心悸,烦躁不安,菌痢,肠炎,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研末撒。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陕西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后采收。
【拉丁名】:Souliea vaginata (Maxim.)Franch.
【考 证】:出自《陕西中草药》。
【生药材鉴定】:干燥根茎多分枝,呈鸡爪状,长3~7厘米,表面黄棕色至紫棕色,有明显的环节及细纵纹。质硬而脆,断面棕色至棕黑色,常见圆形空洞。周围着生多数须根,须根棕黑色,短小,弯曲,多已折断。气微,味苦。
植物形态
黄三七,多年生草本,高25-75cm。根状茎粗壮,粗4-9mm,有分枝,疏生纤维状根。茎直立,无毛或近无毛,近基部有2-4片膜质鞘,在鞘之上通常生2叶;叶柄长5-34cm;叶为二至三回出复叶;叶片三角形,长达24cm,具长柄;三回裂片菱形,再一至二回近羽状分裂,边缘具不等的锯齿,无毛。部状花序具4-6花;苞片卵形,膜质;花两性,先叶开放,直径1.2-2.4cm,花梗与花约等长;萼片5,花瓣状,倒卵形,长8-11mm,宽4-7mm,具3脉,先端圆,呈不规则浅波状,白色;花瓣5,宽倒卵形或扇形,长为萼片之半或更短,具多条脉,先端稍平或略圆,有时具小牙齿;雄蕊多数,长4-7mm,花丝狭线形,花药近椭圆形;心皮1-2,狭长圆形,长7-9mm,花柱短,柱头面中央微凹。蓇葖果1-2,长3.5-7cm,具明显的网脉,基部具细柄。种子12-16,长3-4mm,黑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
关于“黄三七”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