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母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麻母 | 中药图典 |
麻母 Má Mǔ |
|
---|---|
别名 | |
功效作用 | 补血;活血;润肠。主血虚证;月经不调;瘀血疼痛;肠燥便秘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温 |
药味 | 辛、甘 |
【药名】麻母
【汉语拼音】ma mu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elica niyida Wolff[A. ching-haiensis Shan xe K. T. Fu]
【性味】味甘;辛;性温
【科属分类】伞形科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600-4000m的高山灌丛、草甸、山谷及山坡草地。
【采收和储藏】未开花前采挖,去其花叶及杂质,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及四川等地。
【动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90cm。根圆锥形,黄棕色,长5-10cm。茎绿色或略带紫色,有细槽纹,光滑无毛,仅上部有粗短硬毛。基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裂片2-4对;叶柄长3-5cm,基部膨大成宽管状叶鞘,两面无毛;茎上部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叶片轮廓阔卵形,长5-8cm,宽5-7cm;顶生叶简化成囊状叶鞘,先端有3深裂的叶片;末回裂片长圆形至椭圆形,厚膜质,长1.5-4cm,宽1-2cm,先端钝,有白色膜质小尖头,基部近截形,边缘锯齿钝圆,有缘毛。覆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6-10cm;伞辐9-19;无总苞片;小总苞片6-10,披针形;小伞花序密集或近球形,有花18-40;无萼齿;花瓣白色、黄白色、少为紫红色,长卵形,顶端渐尖、稍反曲;花柱基扁平,紫黑色,花柱短而叉开。双悬果长圆形至卵圆形,长5-6.5cm,宽3.5-5cm,背棱线状,隆起,侧棱翅状,先端有宿存的紫褐色扁平花柱基;背棱棱槽内有油管1,极少为2,侧棱棱槽内有油管2,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7-8月,果期8-9月。
【功效分类】补血药;活血药;润肠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出处】《中华本草》
|
出自A+医学百科 “麻母”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9%BA%BB%E6%AF%8D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麻母”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