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花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赤小豆花
Chì Xiǎo Dòu Huā
赤小豆花
别名 腐婢
功效作用 清热,止渴,醒酒,解毒。治疟疾痢疾消渴伤酒头痛痔瘘下血,丹毒疔疮
英文名 Flower of Rice Bean
始载于 药性论
毒性 无毒
归经 胃经心经脾经大肠经
药性
药味

异名腐婢(《本经》)。【来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花。植物形态详"赤小豆"条。  

历史记载

【考证】出自《药性论》。

1.《名医别录》:腐婢,生汉中,即小豆花也。七月采,阴干。

2.陶弘景:腐婢,花用异实,故其类不得同品,方家都不用之,今自可依其所主以为疗也,但未解何以有腐婢之名。《本经》不云是小豆花,后医显之尔,未知审是否。今海边有小树,状似栀子,茎条多曲,气作腐臭,土人呼为腐婢,用疗疟有效,亦酒渍皮疗心腹,恐此当是真。

3.《唐本草》:腐婢,山南相承以为葛花。《本经》云小豆花;陶复称海边小树,未知孰是?然葛花消酒,大胜豆花,葛根亦能消酒,小豆全无此效,校量葛、豆二花,葛为真矣。

4.《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小豆花亦有腐气。《经》云,病酒头痛,即明其疗同矣。《唐注》证葛花是腐婢,非也。陶云海边有小树,土人呼为腐婢,其如《经》称小豆花是腐婢,二家所说证据并非。

5.《本草纲目》:葛花已见本条,小豆能利小便,治热中,下气,止渴,与腐婢主疗相同,其为豆花无疑。但小豆有数种,甄氏《药性论》独指为赤小豆,今姑从之。  

植物形态

1.赤小豆 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茎长可达1.8m,密被倒毛。三出复叶;叶柄长8-16cm;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3枚,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长6-10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3浅裂,两面均无毛,纸质;小叶具柄,脉3出。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多枚,花柄极短;小苞2枚,披针状线形,长约5mm,具毛;萼短钟状,萼齿5;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肾形,顶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渐狭的爪,龙骨瓣狭长,有角状突起;雄蕊10,二体,花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线形。荚果线状扁圆柱形。种子6-10颗,暗紫色,长圆形,两端圆,有直而凹陷的种脐。花期5-8月,果期8-9月。

2.赤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cm。茎上有白色长硬毛。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被白色长柔毛,小托叶线形;叶柄长达20cm,被疏长毛;顶生小叶卵形,例生小叶斜方状卵形,长5-10cm,宽3.5-7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微3裂,两面被疏长毛;小叶柄很短;基出脉3条。花2-6朵,着生于腋生的总花梗顶部,黄色;小苞片线形,较萼长;萼钟状,5齿裂,萼齿三角形;旗瓣扁圆形或近肾形,常稍歪斜,顶端凹,翼瓣宽于龙骨瓣,具短爪及耳,龙骨瓣上端弯曲近半卷,其中一片在中下部有一角状突起,基部有爪;雄蕊10枚,分成9与1二体;于房线形,花柱弯曲,近先端有毛。荚果圆柱形稍扁,成熟时种子间缢缩,含种子6-10粒。种子椭圆形,两端截形或圆形,暗红色,种脐白色,不凹。花期7-8月,果期8-9月。  

药用价值

【采集】夏季采取。

性味】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无毒。"

【功用主治】清热,止渴,醒酒,解毒。治疟疾痢疾消渴,伤酒头痛,痔瘘下血,丹毒,疔疮。

①《本经》:"主痎疟寒热邪气、泄痢,阴不起,病酒头痛。"

②《别录》:"止消渴。"

③《药性论》:"消酒毒,明目。散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又下水气,并治小儿丹毒热肿。"

④《纲目》:"治肠中积热,痔瘘下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戌入散剂。外用:研末撒。

【选方】①主痃疟,寒热邪气,泄痢,阴气不足,止渴及病酒头痛:小豆花于豉中煮,五味调和,作羹食之。(《食医心镜》)

②治疔肿:小豆花为末敷之。(《普济方》)

关于“赤小豆花”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