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药藤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豹药藤 | 中药图典 |
豹药藤 Bào Yào Ténɡ |
|
---|---|
别名 | 四川白前、西川鹅绒藤 |
功效作用 | 祛风;杀虫;止痒。主疥癣 |
英文名 | Deceiving Swallowwort |
始载于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毒性 | 有毒 |
归经 | 肝经 |
药性 | |
药味 |
目录 |
植物豹药藤
基本信息
所属卷:Cynanchum Linn.
所属科:Asclepiadaceae
中文名:豹药藤
文献来源:Cynanchum decipiens Schneid.(1916);图鉴(1974)*; Tsiang et P.T.Li(1977)*。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茎被单列微毛。叶薄纸质,卵圆形,长5-8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均被微毛,边缘及叶背脉上被粗硬毛;侧脉每边5-6条;叶柄长1—3厘米,腋内通常有叶状托叶。伞形状或伞房状聚伞花序腋生,长3-15厘米,着花多达25朵;具长总花梗,被微毛;花梗长5-8毫米,被微毛;萼片长圆状披针形,外面被微毛;花冠白色或水红色,内面被微毛,裂片长圆形;副花冠双轮,外轮圆筒状,顶端裂片极短,裂片三角形,内轮副花冠为5个卵圆形的肉质舌状片,隐藏在外轮筒状副花冠内面;花药顶端膜片近圆形,内折;花粉块椭圆形,下垂;子房无毛,柱头圆锥状,顶端2裂。蓇葖果线状披针形,长11厘米,直径1.2厘米,无毛;种子长圆状匙形,顶端种毛长2厘米。 花期5-7月,果期7—10月。
分布及生境:产中甸、泸水等地;生于山地灌木丛中及疏林向阳处。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根有毒。
药用豹药藤
简介
【药 名】:豹药藤
【拼 音】:BAOYAOTENG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豹药藤的根。
【主 治】:治疥癣。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撤,调敷或烧烟薰。
【别 名】:川白前(《种子植物名称》)、西川鹅绒藤(《四川》)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
【拉丁名】:豹药藤Cynanchum decipies Schneid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药理作用】:
抗惊作用
本品及同属植物西藏牛皮消 C.Saccatum w. wang ex Tsiang et P.T.Li根中提得的总甙有与青阳参类似的中枢作用,对于小鼠最大电休克,本品总甙200mg/kg或西藏牛皮消总甙 300mg/kg腹腔注射均未见明显作用,但均可增强苯巴比妥钠和苯妥因钠的抗惊厥作用,分别使苯巴比妥钠ED50从13.Omg/kg降低至 2.4mg/kg和 2.Omg/kg,使苯妥因钠的ED50从 4.8mg/kg降低至 2.2mg/kg和 2.0 mg/kg。对于大鼠声源性惊厥发作( AS),腹腔注射时 ED 50分别为 18.8(11.7~30.1)mg/kg和13.6(7.3-25.5)mg/kg,本品总甙100mg/kg灌服隔日1次连续 3次对 AS也有明显拮抗作用。对于大鼠点燃效应,本品 100mg/kg灌服1次,或50mg/kg灌服2次均无保护作用,但西藏牛皮消总甙50mg/kg或25mg/kg连眼Zd可明显减轻发作强度。
镇静、镇痛作用
本品总甙100mg/kg或西藏牛皮消总甙75mg/kg可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两者 600mg/kg灌服均可显著提高小鼠对热板刺激的痛阈。
毒性
本品总甙和西藏牛皮消总甙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分别为 496.2( 427.3- 576. 1)mg/kg和327.7( 275.0-390.5)则ng/kg,对雄大鼠分别为349.0(270.0-451.7)mg/kg和289.5(225.9-290.9)mg/kg,对雌大鼠分别为265.2(201.0- 362. 3)mg/kg和 241.0(195.2-297.4)mg/kg。主要毒性表现为先轻微抑制,自发活动减少,继而步态不稳,摇晃并发展为阵挛性惊厥和强直性惊厥,惊厥反复发作可持续10多小时,并进人惊厥持续状态而死亡。惊厥发作时动物有嘶叫、大量流涎等[1,2]。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根有毒,可用于毒杀虎豹。毒性作用与青阳参相似。
|
关于“豹药藤”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