荭草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荭草 | 中药图典 |
荭草 Hónɡ Cǎo |
|
---|---|
别名 | 游龙、茏古、红草、天蓼、石龙、茏鼓、水荭、大蓼、荭蓼、大毛蓼、东方蓼、水蓬稞、九节龙、大接骨、果麻、追风草、八字蓼、捣花、辣蓼、丹药头、家蓼、水红花、红、岿、龙、水红、红蓼、朱蓼、白水荭苗、蓼草、水红花草 |
功效作用 | 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名医别录》 |
毒性 | 有毒 |
归经 | 脾经、肝经 |
药性 | 温 |
药味 | 辛 |
荭草学名:Polygonum orientale
原产我国和澳大利亚,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喜阳光、温暖和湿润,耐瘠薄,不择土壤,在阴湿地成片野生。
株高2-3m,茎直立,多分枝,密生长毛。叶大,卵状披针形至阔卵形,基部近圆形,全缘,被毛。花梗长,圆锥花序,长约9cm,顶生或腋生,软而下弯;小花密集,亮粉红或玫瑰红色,花期6-8月。果期8一l0月。播种法繁殖,于春天3-4月进行。荭草枝叶高大,疏散洒脱,是颇富野趣的庭园观赏植物,也可作插花材料。
释名:游龙、石龙、天蓼、大蓼,茏古。
气味:(实)咸、微寒、无毒。
主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亦治瘰疬、痞块。荭草的花能散血、消积、止痛。
【来源】为蓼科植物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的地上部分。夏、秋割取地上部分,或将打下水红花子后剩下的地上部分收集起来,晒干。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
【用法用量】 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参考
|
出自A+医学百科 “荭草”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8%8D%AD%E8%8D%89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荭草”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