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壁疾病
A+医学百科 >> 胸壁疾病 |
胸壁疾病(diseases of chest wall),胸部上接颈部,下连腹部。由胸椎、胸骨、肋骨构成支架,即骨性胸廓。肋与肋之间为肋间隙,其内有肋间组织(肋间肌和神经、血管、淋巴管)。胸廓外被以连接上肢的肌肉和背部固有肌,前侧第三至第六肋之间还有乳房,最外侧是皮肤。胸廓内衬以胸膜,这些结构共同构成胸壁。胸壁和胸腔器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胸壁的形态改变可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各器官的疾病也可影响胸廓的运动和形态。胸壁疾病与心肺功能关系较密切。胸壁疾病的种类可有畸形、感染、肿瘤等(乳房及腋窝淋巴结的疾病,见有关专条)。
目录 |
畸形
可为先天性或后天性。
胸骨裂
在胚胎发育期间,胸两侧形成胸骨的软骨结构,后向中线靠拢融合成一整体,若不能向中线靠拢和融合,就形成胸骨裂。严重者常合并腹直肌分离、脐膨出及心脏先天畸形,并可发生肺疝。轻者可无症状,但局部内脏容易受伤。胸骨裂可择期修复,在2岁以前手术效果较好。
漏斗状胸
简称漏斗胸,表现为胸骨柄以下的胸骨体向下凹陷,凹陷最深处在胸骨体与剑突交界的地方,而使胸廓呈漏斗状。可压迫心脏,影响心功能;压迫食管、呼吸道,可致喂食时反流、呼吸道感染等。可能是遗传性,常伴有其他骨骼肌肉方面的畸形和呼吸系统病患,如支气管炎、哮喘等。严重者应在3~5岁期间进行纠正,3岁以内可能自行发育矫正,故不应急于手术。佝偻病亦常致漏斗胸。
鸡胸
表现为前胸壁突出,主要是由于肋软骨生长过盛,使胸骨体和剑突隆起。畸形使呼吸运动受限,易发生肺部感染和哮喘,必要时可作矫形手术。佝偻病亦可造成鸡胸。
感染
又可分为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
非特异性感染
即一般化脓性感染,除常发生在背部的痈外,尚可见深层感染。
①胸肌下脓肿:来自上肢、前肋或乳腺感染,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全身发热不适等症状;锁骨下和胸肌部明显饱满,红肿、疼痛,肩部活动时疼痛加剧。除采用适当抗生素治疗外,应在胸大肌外缘作切开引流术。
②肩胛下脓肿:肩胛骨下或前锯肌止处的脓肿,多来自肩胛骨骨髓炎或肩胛下滑囊炎及胸部手术后。肩胛活动受限,肩胛骨内侧饱满。应在肩胛骨的低位切开引流,加抗生素治疗。
③胸骨肋骨感染:有胸骨骨髓炎、肋骨骨髓炎、肋软骨和剑突感染等。骨髓炎多为外伤及术后感染,血行性骨髓炎常累及肋骨前端。急性骨髓炎需用抗生素治疗;慢性者应将破坏的骨质完全切除。肋软骨化脓性炎症少见,是在肋软骨膜破坏后,感染波及裸露的软骨,引起脓肿和瘘道,需手术广泛切除感染和坏死的软骨。
特异性感染
①胸壁结核:指胸壁软组织、肋骨、肋软骨或胸骨的结核,多继发于肺或胸膜结核。结核菌可经淋巴管、淋巴结侵犯胸壁组织;肺、胸膜结核亦可直接波及胸壁组织;结核菌又可经血循环进入肋骨和胸骨,引起结核性骨髓炎,但少见。胸壁被结核菌感染后,可形成寒性脓肿、窦道或溃疡,并可伴有低热、盗汗、消瘦、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需按全身性结核治疗原则处理,于应用药物2周后,行病灶清除术。结核脓肿可在肋骨前后方形成哑铃状脓肿,常需切除一段肋骨以利清除。术后要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
②胸壁放线菌病:放线菌由呼吸道吸入肺部、侵蚀气管、胸膜后形成支气管胸膜瘘,肋骨也可受侵犯。脓和痰中可发现黄色硫磺样颗粒,显微镜下可见革兰氏染色阳性的放线状菌丝。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广泛的病变组织,并加抗生素治疗。
③带状疱疹:亦名“缠腰龙”或“蜘蛛疱”,是一种同时损及神经和皮肤的疾病,病原为带状疱疹病毒。其特点为骤然发生,出现簇集水疱群,多沿肋间神经径路分布,一侧性,引起疼痛,极少复发。尚无特殊疗法,可用镇痛药和维生素 B类制剂。妊娠期患本病,有致胎儿发育畸形的可能。
肿瘤
胸壁转移瘤最多见于肋骨,常造成局部破坏或病理性骨折,可切除或作放射治疗。
原发胸壁肿瘤,多来源于肋骨(80%)或胸骨(20%)。良性的如纤维瘤、骨瘤、软骨瘤、骨巨细胞瘤等;恶性的如骨肉瘤、软骨肉瘤、恶性骨巨细胞瘤和骨淋巴肉瘤等。恶性者较多。小部分胸壁肿瘤源于胸壁深层软组织,有神经纤维瘤及肉瘤等。胸壁肿瘤早期可无症状,后有局部疼痛、压痛,尤其是恶性肿瘤。胸壁肿瘤不论是良性或恶性,均应及早作手术切除。化疗、放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缓解作用。
其他疾病
主要有以下两种。
肋软骨炎(蒂策氏综合征)
原因不明,多见于成人,发病前常有呼吸感染或局部轻度损伤史。多发生在胸骨旁第2~4肋软骨,表现为局限性肿大和疼痛,因此又称为肋软骨痛性非化脓性肿胀。症状常在3~4周内消失,但有复发倾向。症状明显时需对症治疗,如用止痛药、理疗和局部封闭等。
胸腹壁血栓静脉炎
亦称蒙多氏病。多见于女性,在前、侧胸壁和上腹壁皮下,出现纵向走行的有压痛的索条,很少有其他症状。本病有自限倾向,无血栓脱落的危险。
关于“胸壁疾病”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