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外科/鼻硬结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医学电子书 >> 《耳鼻咽喉外科学》 >> 鼻腔疾病 >> 鼻硬结病
耳鼻咽喉外科学

耳鼻咽喉外科学目录

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肉芽肿病变,多从鼻部起病,逐渐向咽、喉和气管蔓延,故称呼吸道硬结病。少数可原发于下呼吸道

【病因】

鼻硬结杆菌(Frisch杆菌)传染所致。这种细菌革兰氏阴性的带荚膜的短小杆菌。传染方式及途径尚未确定,但多有与患者长期接触史。也可能与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力及环境因素等有关,常有地区性,我国胶东地区多见。

临床表现

鼻硬结病起病缓慢,发展过程和侵犯部位变化不一。可将病程分为三期,各期有不同的病理特片和临床表现,但有时可同时存在,或以过渡形式出现。

第一期(卡他期):亦称硬结病鼻炎期。鼻粘膜萎缩下鼻甲变小,鼻腔宽敞,脓性分泌物可形成灰绿色结痂,易误诊为萎缩性鼻炎,但无奇臭。病变一般在鼻腔前部,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活检、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

第二期(肉芽肿期):或称硬期。临床所见者多为该期。其特征为肉芽肿块呈结节增生,呈突起状或斑块状,质硬,表面有血管扩张。病变常致鼻腔阻塞和外鼻畸形。结节常见于鼻前庭鼻中隔小柱、上唇鼻翼以至鼻尖,多为对称性。

第三期(瘢痕期):由于结缔组织增生,瘢痕形成和组织挛缩,产生多种畸形,如前鼻孔狭窄闭锁、鼻翼内移、悬壅垂消失、鼻咽狭窄或闭锁、喉狭窄等。

【诊断】

鼻硬结病的早期易误诊为萎缩性鼻炎、鼻结核鼻梅毒瘤、咽梅毒病变和恶性肿瘤等。诊断主要结合病理检查、细菌培养和血清补体结合试验,以及临床所见的三期病变常同时存在和地区性等特点。可疑例需反复取材病检。

【治疗】

链霉素对鼻硬结杆菌有显著的制菌效果,每日g,肌肉注射,总量需60~120g。此外卡那霉素四环素等也有一定疗效。

其他治疗如放射疗法对早期病变有一定效果。

参看

32 鼻息肉 | 鼻中隔偏曲 32
关于“耳鼻咽喉外科/鼻硬结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