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叶野牡丹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细叶野牡丹 | 中药图典 |
细叶野牡丹 Xì Yè Yě Mǔ Dān |
|
---|---|
别名 | 铺地稔、山公榴、水社野牡丹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消肿。主痢疾;口疮;疖肿;毒蛇咬伤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凉 |
药味 | 苦 |
【拼音名】 Xì Yè Yě Mǔ Dān
【别名】 铺地稔、山公榴、水社野牡丹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细叶野牡丹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stoma intermedium Dunn[M.kudoi Sasaki;M.suffruticosum Mer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切碎,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矮小灌木,高30-60cm。直立或匍匐上升,分枝披散,被紧贴的糙伏毛。叶对生;叶柄长3-6mm,被糙伏毛;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2-4cm,宽0.8-2cm,先端宽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叶上面密被糙伏毛,毛隐于表皮下,仅尖端露出,有时夹有微柔毛,叶下面沿脉上被糙伏毛;基出脉5条,有时3条。伞房花序顶生,有花1-5朵,基部有叶状总苞片2;花梗密被糙伏毛;苞片2,披针形,长5-10mm,被糙伏毛;花萼外面被糙伏毛,裂片披针形,具缘毛,裂片间具1小裂片,棒状,较裂片短;花瓣玫瑰红色至紫色,菱状倒卵形,上部略偏斜,长2-2.5cm,宽约1.5cm,先端微凹,具1束刺毛,被疏缘毛;雄蕊5长5短,长者药隔基部伸长,弯曲,末端具2小瘤,花丝较伸长的药隔略短,短者药隔不伸延,花药基部具2小瘤;子房半下位,先端被刚毛,果坛状球形,平截,肉质,不开裂,长约8mm,径约10mm;宿存要密被糙伏毛。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m以下的山坡、田边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贵州等地。
【性味】 味苦;性凉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消肿。主痢疾;口疮;疖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或研末敷。
【摘录】 《中华本草》
|
出自A+医学百科 “细叶野牡丹”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7%BB%86%E5%8F%B6%E9%87%8E%E7%89%A1%E4%B8%B9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细叶野牡丹”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