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背酸藤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红背酸藤 | 中药图典 |
红背酸藤 Hónɡ Bèi Suān Ténɡ |
|
---|---|
别名 | 头林沁、酸藤木、黑风藤、风莓、酸藤、风藤、三酸藤、蚂蝗藤、牛卷藤、乳藤、酸叶藤、麻骨风、头林心、斑鸠藤、厚皮藤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利湿化滞;活血消肿。主咽喉肿痛;口腔炎;肠炎;慢性肾炎;食滞胀满;痈肿疮毒;风湿痹痛;跌打肿痛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陆川本草》 |
毒性 | |
归经 | 肝经 |
药性 | 平 |
药味 | 酸 |
【红背酸藤的功效介绍】: 红背酸藤 (《陆川本草》)
【异名】头林沁(《广州植物志》),酸藤木(《陆川本草》),黑风藤、风莓、酸藤(《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酸叶胶藤的根及叶。
植物形态
酸叶胶藤木质藤本。枝柔弱,老枝暗棕色,新枝上部淡绿色,下部带红色。叶对生,阔椭圆形,长4~7厘米,宽1~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纸质,无毛,上面深黄绿色,下面被粉,羽状网脉背面凸出且呈粉红色;叶柄长1~2厘米。聚伞花序生于枝顶,花序柄具柔毛;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毫米;花小,粉红色;萼5裂,裂片卵形,长约2毫米,外面被柔毛,内面具鳞片;花冠钟形,管长约2.5毫米,5裂,裂片椭圆形,与冠管等长;雄蕊5;子房上位,矩圆形,被短毛,花柱短,柱头2裂。蓇葖果2枚。花期4月。生山地杂林中。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药用价值
【采集】全年可采。挖取根部晒干。叶多临用时采新鲜品。
【中药化学成分】本品的地上部分含有酸叶胶藤三萜酯(D-friedours-14-en-11a,12a-epoxy-33-yl palmitate)[1]。
【性味】《陆川本草》:味酸,性凉。
【归经】《广西中药志》:入肝经。
【功用主治-红背酸藤的功效】
①《陆川本草》:消炎、杀菌,去腐秽。 治口腔炎,喉炎,牙龈炎,疮疖溃疡。 解大茶药毒、木茹毒、巴豆毒。
②《广西中药志》:消食化滞,生津止渴,杀菌,敛疮。 治食滞胀满;外洗脓疡。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4~8钱;或捣汁。外用:煎水洗。
|
出自A+医学百科 “红背酸藤”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7%BA%A2%E8%83%8C%E9%85%B8%E8%97%A4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红背酸藤”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