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兰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竹叶兰 | 中药图典 |
竹叶兰 Zhú Yè Lán |
|
---|---|
别名 | 黄竹参、竹叶参、花竹叶菜、水竹参、绕昼兰、观音草、土三七、糯米饭草 |
功效作用 | 清肺止咳;补肺益肾;调经止血。主肺热咳嗽;气虚喘咳;头晕耳鸣;骨折;吐血 |
英文名 | Purpleback Murdannia, Herb of Purpleback Murdannia |
始载于 | 《贵州药植目录》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平 |
药味 | 甘、苦 |
科属 兰科竹叶兰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可达2m。茎直立。叶片禾叶状,长条形。总状或圆锥状花序顶生,具2-12朵花;花大,紫红色、粉红色或近白色。花期8-10月。
喜暖湿,耐瘠薄,喜光,不耐荫。产西藏墨脱,生于海拔800-1700m的林缘草丛中,常在河谷阳坡、林中空地、迹地形成单优居群。亚洲大部、大洋洲也产。
在我 国西双版纳,当地的傣族同胞把开着美丽花朵的竹叶兰叫做“农尚嗨”,是一种尽人皆知的解毒良药。据说,有一位姑娘因食物中毒(傣语“农”)而奄奄一息,医生诊断后告诉她(傣语“尚”)用竹叶兰煮水服就行了,姑娘服用了此药,病就好了(傣语“嗨”),竹叶兰的傣语名称由此而来。
竹叶兰的名称很多,因其体形大,似芦苇,在台湾被称为“苇草兰”;又因其花形多少有些像小鸟,尤其是远远看去,很像是一只只在原野中嬉戏的鸟儿,又被称作“鸟仔兰”。其属名的拉丁文名称Arundina,则取了苇草兰的意思,是从希腊语arundo(芦苇)变化而来的。
竹叶兰最先被发现于尼泊尔,1825年大卫.唐(David Don)根据从尼泊尔采集的植物标本,首先对竹叶兰进行了描述。同年,卡尔.布卢姆(Carl Blume)创立了竹叶兰属(Arundina)。这个属的植物大概有8种,分布很广泛,从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到中国、日本、马来西亚都能够看到它的踪迹。
竹叶兰属植物多为地生兰,植株很大,有的株高可达1米。其叶片长12-30厘米,宽1.6-2.5 厘米。花序一般有15-30厘米长,花也很大,有时直径可达10厘米,花型很像卡特兰的花,颜色鲜艳,且有香味。但花期不长,一般3天左右。竹叶兰是一种十分容易生长的兰花,在夏威夷,它甚至已经成为当地的野生兰花。
现在,经过育种师的努力,也有一些矮化品种问世,有的品种在开花时株高不过15厘米,很适合盆栽。
|
关于“竹叶兰”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