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风车子叶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石风车子叶 | 中药图典 |
石风车子叶 Shí Fēnɡ Chē Zi Yè |
|
---|---|
别名 | |
功效作用 | 祛风除湿;解毒;驱虫。主风湿痹痛;疮疖;蛔虫病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平 |
药味 | 甘、苦 |
【拼音名】 Shí Fēnɡ Chē Zi Yè
【来源】 药材基源:为使君子科植物石风车子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mbretum wallichii DC.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藤本,稀为灌木或小乔木状。幼枝压扁,有槽,淡灰褐色,密被鳞片和微柔毛,以后鳞片与柔毛渐脱落,纵裂成纤维状剥落,疏生黑色皮孔。叶对生或互生;叶柄长5-10mm,被褐色鳞片及微柔毛;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稀卵形,长5-13cm,宽3-6cm,坚纸质,先端短尖或渐尖,稀钝圆,基部渐狭,幼叶干时变褐色,老时两面无毛,干时通常绿色,但均密被微小的圆形乳突,中脉及侧脉表面下陷至微突出,仅中脉较明显,脉腋内有锈色至白色长硬毛。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单生,不分枝,在枝顶排成圆锥花序状,花序轴被褐色鳞片及微柔毛;苞片线形或披针形,长3-4mm;花小,长约9mm,4数;萼管较短,漏斗状或近钟形,长不及4.5mm,外面上部被褐色鳞片,萼齿三角形,直立,长约1.5mm;花盘环状,边缘及内外密被黄白色长硬毛,毛突出萼齿之外;花瓣小,长约1.5mm,与萼齿等高,倒披针形。渐狭成爪;雄蕊8枚,超出萼齿约3.5-4mm,长于花柱;子房四棱形,密被鳞片;花柱粗,无毛,胚珠4。果具4翅,近圆形或扁椭圆形,稀近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1-3.2cm,宽2-3cm,先端钝圆、平截或微凹,基部楔尖至平截或钝圆,翅红色,有绢丝光泽,被白色或金黄色鳞片;果柄短,长约2mm。花期5-8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800m的山坡、路旁、沟边的杂木林或灌丛中,多见于石灰岩地区灌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解毒;驱虫。主风湿痹痛;疮疖;蛔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8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
关于“石风车子叶”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