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穿孔伤
A+医学百科 >> 眼球穿孔伤 |
眼球穿孔伤
【概述】
锐器或异物使眼球壁穿孔,均称为眼球穿孔伤。根据穿孔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角膜穿孔伤、巩膜穿孔伤及跨越角巩膜缘的角巩膜穿孔伤。因角膜暴露在前,临床上角膜穿孔伤最常见。眼球穿孔伤可分为两类:一为单纯穿孔,伤口小于3mm,伤口内无眼内组织嵌顿;另一类则伤口大于3mm,伤口内有眼内组织嵌顿。
【临床表现】
1.视力:由于穿孔部位的不同,视力减退的程度也有不同。如在角膜周边部的单纯穿孔,伤口细小,视力可以无影响。
2.前房:如穿孔在角膜或角巩膜,房水不断地外溢,前方则变浅,伤口较大者,虹膜组织可脱出嵌顿于伤口中,瞳孔变形;如穿孔在巩膜,眼内容向伤口脱出,前房深度可无变化或变深。应双眼对照,仔细分辨。
3.眼压:由于眼球壁穿孔,房水外溢,眼内容脱出,眼压明显降低。注意检查眼压时需慎重,以免加重眼内容物的脱出。
【并发症】
1.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由于虹膜直接受损或虹膜组织嵌顿于伤口受到刺激,或眼内有异物残留等引起的炎症表现。处理应扩瞳,局部加强用皮质炎固醇,常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
2.化脓性眼内容炎:常由于穿孔伤时,感染细菌由伤口进入或由致伤物或异物进入眼内引起。视力可迅速下降、眼痛、流泪,检查可见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水肿、雾状混浊,房水高度混浊,甚至可有积脓,严重者可见到瞳孔区内黄色反光(表明玻璃体内积脓)。治疗除全身及局部大量应用抗生素外,应早期行玻璃体切除术,将抗生素直接注入玻璃体腔。此病预后差,往往导致全眼球炎或眼球萎缩。
3.全眼球炎:在眼内炎的基础上,炎症进一步发展,波及眼球壁及其周围组织时,称为全眼球炎。除眼内炎的表现外,伴有眼球突出、球结膜高度水肿、充血,眼球运动受限,视力完全消失,甚至角膜脓肿穿孔,眼内脓液流出,如不及时治疗,往往转变成眼眶蜂窝织炎,并向颅内蔓延,引起化脓性脑膜炎,危及生命。在治疗上,应行眼球内容剜出术。如选择眼球摘除术,可能会将感染带入颅内。术后伤口内应放置引流条,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
4.眼内异物:异物分为两类,一为磁性异物,一为非磁性异物。异物可位于眼内任何部位,异物也可大可小。眼内磁性异物需仔细定位后从距离异物最近的球壁处做切口取出。对于非磁性异物,如化学性质稳定而异物所在位置在眼球后极部,可不必勉强取出。
5.交感性眼炎:当穿孔眼尤以合并球内异物伤时,伤后发生持续性葡萄膜炎,经过一段时间,对侧健眼也发生同样性质的葡萄膜炎,此种情况称为交感性眼炎。伤眼称为“诱发眼”,未受伤眼称为“被交感眼”。潜伏期多为伤后2~8周,也有极少数病例短至数日或长达数十年后。交感性眼炎的发生率在我国约占眼球穿孔伤的1.2%,与穿孔伤的部位及伤口有无色素膜嵌顿有关。一般认为损伤睫状体部的发生率高,有色素膜组织嵌顿的发生率高。伤后短期内反复内眼手术也可导致发病。本病亦偶见于某些眼球内手术后、角膜溃疡穿孔或眼内黑色素瘤等病例。发病原因多认为系迟发性自体免疫疾病。
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①一种发病时以前葡萄膜炎症表现为主,有畏光、流泪、眼痛、结膜混合充血、房水混浊、角膜后沉淀、瞳孔变小、虹膜后粘连等;②另一种发病时以后葡萄膜炎症表现为主,有视力下降,视盘充血、水肿、边界模糊,黄斑区水肿,中心凹反光消失,视网膜脱离,病程长者可见脉络膜散在大量黄白色渗出灶,玻璃体混浊,但以后都将发展为全葡萄膜炎,严重者导致双眼失明。
本病重在预防,受伤时伤口处理得当,早期应用皮质类固醇都对降低发病率起作用。一旦发生交感性眼炎,不要贸然将伤眼摘除,特别是伤眼尚有残余视力者,全身及局部应用大量皮质类固醇,必要时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此外辅以能量合剂等。治疗必须彻底,以防反复。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即可确诊。
【治疗措施】
关闭伤口,预防感染。对于单纯穿孔伤,如伤口清洁,则局部及全身给予抗生素,单眼绷带轻压包扎,常于1~2d后,伤口闭合,前房形成。如伤口大于3mm,均应缝合。如伤口内有完整虹膜组织嵌顿,受伤时间在数小时之内,局部清洁,则可抗生素溶液清洁冲洗后仔细还纳入眼内,关闭伤口(一般采用10-0尼龙线)。否则则应清除伤口内眼内组织后缝合。角巩膜缘7mm的巩膜穿孔伤,在缝合后还应在伤口两侧作巩膜冷凝或电凝,预防视网膜脱离。伤口处理后,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破伤风抗毒素。
参看
健康问答网关于眼球穿孔伤的相关提问
|
关于“眼球穿孔伤”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