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线薯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白线薯 | 中药图典 |
白线薯 Bái Xiàn Shǔ |
|
---|---|
别名 | 红藤、山乌龟、一滴血 |
功效作用 | 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清热解毒。主胃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痛经;痈疖肿毒;湿疹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小毒 |
归经 | 胃经、肝经 |
药性 | 寒 |
药味 | 苦 |
所属卷:Stephania Lour.
所属科:Menispermaceae
中文名:白线薯
文献来源: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1910); H.S.Lo(1978).
描述字段:草质、落叶藤本;枝稍扭曲,有直纹,无毛,干时浅灰色或微褐色。叶薄纸质,三角形或微圆,长8-18厘米,宽与长近相等,顶端钝或有时短尖,基部近截平至微圆,边缘有波状粗齿至近全缘,两面无毛或下面脉上稍被微柔毛;掌状脉向上和向下的常各5条,在下面凸起,网脉纤细,可见;叶柄比叶片长或与之近等长,在叶片上的着生处距叶片基部约1.5—3厘米。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或生于腋生、具小型叶的短枝上,雄花序稍纤弱,总梗长3-7厘米,伞梗常5-7条,长1.5—3厘米,末端常拱形向上弯,小聚伞花序稍密集;雄花:萼片6,倒卵形或阔倒卵形,长1.7—2.2毫米,外轮3片宽1—1.3毫米,内轮较阔;花瓣3,偶有4,肉质,很阔,长0.8—1毫米,宽1.5—1.9毫米,二侧边缘内卷,镊合状排列;聚药雄蕊长0.5—0.7毫米,雌花序紧密呈头状,花期不见伞梗和小聚伞花序梗;雌花通常有1片卵状披针形的萼片,长约1毫米;花瓣2个,近圆形,长约0.6毫米。核果的果梗非肉质,阔倒卵形,红色;内果皮长约9毫米,宽约8毫米,背部有4行柱状雕纹,每行约14-15颗,柱头凸起的顶端呈头状。 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及生境:产云南东南部(蒙自东南部为模式产地);常生林区沟谷边,海拔约1000米。缅甸也有。
|
出自A+医学百科 “白线薯”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7%99%BD%E7%BA%BF%E8%96%AF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白线薯”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