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类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生物分类学
分类单元
| | |
| | |
二名法
三域系统
非细胞生物
细胞生物

生物分类学通常直接称分类学英语:taxonomy),是一门研究生物类群间的异同以及异同程度,阐明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进化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要将生物分类,首先要知道生物与非生物的定义,但是我们似乎没有办法准确定义,以病毒来说,虽然可在其他生物体内寄生并复制,但在生物体外却没有一般生物的特征如制造或摄取营养,生殖等现象。又如引起疯牛病朊粒(prion)可以造成感染却无DNA成分,一直以来,DNA被视为生命遗传物质,经由与RNA转录转译过程, 形成蛋白质,再进一步形成组成细胞的各个部分,如细胞膜胞器等,而细胞则是我们长久以来所认为组成生命体的最小单位。

这种分类应该反映不同生物体间的进化树关系。分类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群,而系统学试图寻找生物之间的关系。占主导地位的分类法是林奈氏分类系统(Linnaean),它包括一个属名和种加词。

目录

生物命名规范

关于如何为生物命名的原则有很多国际协议,例如《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简称ICBN)、《国际动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简称ICZN)以及《国际细菌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of Bacteria,简称ICNB)。第四版的生物命名法规(BioCode)草案在1997年出版,它试图在三个领域标准化命名,但现在还没有被正式采纳。《国际病毒命名和分类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Virus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简称ICVCN)是不属于生物命名法规的。

生物分界

传统上,生物被划分为五界,它是由Sahn等于1949年提出的:

Copeland提出过四界说:

也有人使用三域说。这种分类方法反映了细胞是否有以及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差异。

另外还有一些不属于上述所有分类的介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生命形式,即只能寄生于细胞内的病毒,而它们在细胞外并不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形式。

在中国大陆的教科书中,通常只分为两界:

分类表

生物分类总表

这个列表以NCBI Taxonomy上的分类为基础[注 1]

古菌域

主条目:古菌分类表

包含嗜盐菌、一些超嗜热菌嗜酸菌等。

细菌域

主条目:细菌分类表

包含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等。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包含绿藻、轮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

真菌/后生动物

真菌/后生动物组除动物界和真菌外,还包含领鞭毛虫、鱼醉菌等。

动物界

主条目:动物分类表

即“后生动物”组。

真菌界

主条目:真菌分类表

包括子囊菌、担子菌、接合菌、壶菌、聚合菌和微孢子虫

其余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核藻类

真核生物除动物、植物、真菌三界之外统称原生生物,为并系群。

注:以上真核生物列表不完全,尚包括有其他一些未归类原生生物。

生物详细分类表

注释

  1. 其它中文维基分类表可能依照其它标准,请注意区别。

参考文献

参见



参考来源

关于“生物分类”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