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节律

(重定向自时间生物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

生命活动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又称近日节律。发光菌的发光,植物的光合作用,

Bk7tw.jpg

动物的摄食,躯体活动,睡眠和觉醒等行为显示昼夜节律。人体生理功能,学习与记忆能力、情绪、工作效率等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波动。昼夜节律与人类的活动关系密切。生理节律遭扰乱,会导致食欲下降、工作效 率降低、事故增多;施用药物时间不同,疗效也不相同;毒物作用时间不同,其毒性表现也不一样;肿瘤细胞对X射线的敏感性也有昼夜差别。一般来说,人类的生命力以午夜最低。  

目录

人体的生物节律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昼夜变化而建立起的规律周期。自然界、生物界都有它本身的特有的严谨的节律。人体的生物节律与自然节律相适应,人类才得以生存下来。地球上亿万年的昼来夜往,永不停息。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随之建立了有规律的昼夜周期,睡眠和醒觉节律就是一例。人体的一些生理活动昼夜之间有周期性变化。人的体温早晨稍低,白天逐渐上升,到黄昏又高一些。新陈代谢活动,白天分解过程旺盛,晚间则同化过程增强。白天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夜晚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人体的肾上腺素含量在白天某一时刻达到一定水平,然后逐渐下降,12小时后再度上升。这些生理变化,一天之中的波动范围是恒定的,周期和时钟相似,又称生物钟。人类习惯于白天工作夜晚睡眠,一天24小时,8小时工作,8小时睡眠,与之相适应的是人的机体白天适宜于活动,夜晚身体机能使白天产生的变化得以恢复。  

影响

人乘喷气飞机作远距离的跨洲飞行时,从一个时区飞到另一时区,而他的生物钟却仍按原来的昼夜节律在工作,这样就与到达目的地的实际情况不符,从而会出现一种称为喷气飞机综合症症状。这种症状的表现是工作效率低,不易入睡,睡中容易惊醒,思路不清等。一般要在一至数天后才能适应新地区的昼夜变化。  

航天飞行的昼夜节律

航天飞行的昼夜节律与地球上的昼夜节律不同。它的周期与航天器的轨道有关,轨道高周期长,轨道低周期短。近地轨道的载人航天器,轨道周期约为90分钟,也就是说昼夜周期为90分钟,24小时内有16个昼夜的变化。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短不同,白天长,黑夜短。航天器在地球的向阳区飞行是白天,在地球的阴影区飞行则是黑夜。航天中的昼夜节律变化,对航天员的生理功能有一定影响。载人航天初期,航天员不适应新的生活制度,睡眠不好,返回地面后,也有睡眠失调现象。在现代载人航天中,须对航天员的作息时间作出科学的安排,保持地面上的生活习惯和昼夜节律。借航天器的灯光布置模拟地球上的昼夜亮度变化,以使航天员适应新的环境,保持正常的工作能力。

参看

关于“昼夜节律”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