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果藤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球果藤 | 中药图典 |
球果藤 Qiú Guǒ Ténɡ |
|
---|---|
别名 | 表藤、淮通、汉防已、土防已 |
功效作用 | 祛风通络;利水通淋。主风湿痹痛;劳伤疼痛;水肿;小便淋痛 |
英文名 | root of Berry-bearing Aspidocarya |
始载于 | 《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 |
毒性 | |
归经 | 肝经、膀胱经 |
药性 | 温 |
药味 | 辛 |
所属卷:Aspidocarya Hook. f. et Thoms
所属科:Menispermaceae
中文名:球果藤
文献来源:Aspidocarya uvifera Hook.f.et Thoms.(1855)et(1872);Diels(1910).
形态特征
藤本,长可达7米或更长;枝具皱纹状条纹,被糙毛状柔毛。叶纸质,卵圆状心形或阔卵状心形,长9-18厘米,宽8-16厘米,顶端渐尖或骤尖,基部常深心形,弯缺圆,后裂片常叉开,圆或短尖,边全缘或偶有3裂,两面被糙毛状柔毛,通常下面较密,有时上面仅脉上有毛;掌状脉5-7条,中脉两侧各有2或3条侧脉,连同网脉均在下面凸起;叶柄基部稍肿胀且微扭曲,长8-15厘米。圆锥花序很长,通常约30余厘米,有时达45—50厘米,分枝疏散,被稍密的糙毛状柔毛;雄花:萼片外轮长1(—1.5)毫米,中轮长2(—2.5)毫米,内轮长2.5(—3.3)毫米,背面均被柔毛,最内轮的明显内凹,微透明,且背面无毛,长3(—3.5)毫米,宽约2毫米;花瓣6,淡黄色,长约2毫米,宽约1—1.5毫米;聚药雄蕊长约2.5毫米。雌花未见(参阅属之记载)。果序稍粗壮,被糙毛状柔毛,果梗长1—1.5厘米,顶端膨大呈头状;核果椭圆形,长约2厘米,成熟时红色,内果皮长1.2—1.6厘米。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分布及生境:产云南南部和西南部;生密林中。锡金和印度东北部(大吉岭为模式产地)也有。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本种果实的形状以及肉质果皮的风味均似葡萄种名uvifera(产葡萄的)即寓意于此。
药用价值
【药 名】:球果藤
【拼 音】:QIUGUOTENG
【来 源】:为防己科植物球果藤的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一12克。外用:捣敷或研末。
【动植物资源分布】:主要分布贵州、云南等省。
【拉丁名】:球果藤 Aspidocarya’ uvifera Hook. F et Thoms.
【考 证】:始载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
|
关于“球果藤”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