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肉棒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滇肉棒
Diān Ròu Bànɡ
别名  
功效作用 止血。主外伤出血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中文学名滇肉棒

拉丁学名:Podostroma yunnansis Zang

中文别名: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肉座菌目、肉座菌科、肉棒菌属

形态特征:: 子座直立,不规则双分叉,高8-14cm,粗0.5-1cm,顶部棒状,表面橙黄色或土黄色,内部乳白色,较坚实。柄部圆柱形。子囊壳表面稍突,埋生于子座内,卵圆形,120-200μm×75-124μm,孔口长约40μm。子囊长圆柱状,含有16个单行排列的孢子。囊层基白色,为拟薄壁组织。孢子圆形或近方圆形,无色,平滑,5.5-10μm×3.5-4.5μm。侧丝细长,透明,弯曲,长于子囊。

生态习性:在混交林地上生长。

分布地区:现发现于云南。

经济用途:可食用。另有止血作用,干后研末撒敷于伤口,治外伤出血。此菌与丛生肉棒菌(Podostroma cornu-damae ) 外形特征接近。

关于“滇肉棒”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