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仙花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海仙花 | 中药图典 |
海仙花 Hǎi Xiān Huā |
|
---|---|
别名 | 三台花、三台红花、楼台草、古木草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主肺热咳嗽;赤痢;便血;砂眼;结膜炎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植物名实图考》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凉 |
药味 | 苦 |
【出处】 本品载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云:"海仙花,生云南海边。紫茎独挺,繁花层缀,五瓣缺唇,娇红夺目。土人夏日持售于市,曰三台花,以花作三层也。其叶如莴苣。"按其所述形态及生境,与现今报春花科植物海仙花Primula poissoniiFranch。基本一致。
【拼音名】 Hǎi Xiān Huā
【别名】 三台花、三台红花、楼台草、古木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海仙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mula poissonii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无香气,不被粉。根茎极短,向下发出一丛粗长的支根。叶丛冬季不完全枯萎;叶柄极短或与叶片近等长,具阔翅;叶片倒卵状椭圆形至倒披针形,长4-10(-13)cm,宽1.2-5cm,先端圆钝,稀具小骤尖头,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成翅状,边缘具近于整齐的三角形小牙齿,质地厚而无毛。花葶直立,高20-45cm,果时长可达60cm,具伞形花序2-6轮,每轮3-10朵花;苞片线状披针形,长5-10mm;花梗长1-2cm,开花期稍下弯,果时直立;花萼杯状,长约5mm,分裂约达全长的1/3,裂片三角形或长圆形,先端稍钝;花冠深红色或紫红色,冠筒口周围黄色,冠筒长9-11mm,喉部具明显的环状附属物,冠檐平展,直径1.8-3,裂片倒心形,长8-9.5mm,宽6-8mm,先端通常深2裂;长花柱花: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约2mm,花柱长约6.5mm;短花柱花: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约6.5mm,花柱长2mm。蒴果长于或稍长于花萼。花期5-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3100m的山坡草地湿润处和水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
【性味】 苦;性凉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主肺热咳嗽;赤痢;便血;砂眼;结膜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
关于“海仙花”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