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树叶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枫香树叶 | 中药图典 |
枫香树叶 Fēnɡ Xiānɡ Shù Yè |
|
---|---|
别名 | |
功效作用 | 治急性胃肠炎,痢疾,产后风,小儿脐风,痈肿发背。 |
英文名 | Leaf of Beautiful Sweetgum |
始载于 | 《本草纲目》 |
毒性 | 有毒(一说无毒) |
归经 | 脾经、肝经、肾经 |
药性 | 平 |
药味 | 辛、苦 |
目录 |
基本信息
药名 枫香树叶
汉语拼音 feng xing shu ye
英文名 Leaf of Beautiful Sweetgum
原植物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来源 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叶。
功效分类 清热药。
附注 植物描述,详见:枫香树
药材来源
来源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
采收储藏
春、夏季采摘,洗净,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
分布于秦岭及淮河以南各地。
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叶多破碎,完整叶片阔卵形,常状3裂,长5-12cm,宽7-17cm;中央裂片较长且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灰绿色,正同浅棕色,常状脉3-5条,在叶下面明显突起;叶柄长7-11cm,基部鞘状。质脆,易破碎,揉之有清香气,味辛、微苦涩。
药性论述
性味归经
辛;苦;平。归脾;肾;肝经。
①《闽南民间草药》:“辛,平,有小毒。”
②《泉州本草》:“辛苦,性平,无毒。”“入脾、肾、肝三经。”
功效主治
行气止痛;解毒;止血。用于胃脘疼痛;伤署腹痛;痢疾;泄泻;痈肿疮疡;湿疹;叶血;咳血;创伤出血。
各家论述
⑴《本草纲目》:治痈疽已成,擂酒饮,以滓贴之。
⑵《岭南采药录》:取叶,连细枝煎水洗浴,治产后风、风瘫、风肿等症。
⑷《中药大辞典》:枫香树叶有止血、治疔疮、治痢疾、治产后风和小儿脐风之功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捣烂敷。
药理作用
醇提物制成的止血粉,对犬股动脉出血,肝与脾创面出血,断肢伤面出血等,皆有一定止血之效,但吸收不够理想,且药物受潮后止血效果显著降低。
化学成分
枫香树叶含杨梅树皮素-3-O-(6〃-O-没食子酰)葡萄糖甙[myricetin-3-O-(6〃-O-galloyl)-glucoside],槲皮素-3-O-(6〃-O-没食子酰)葡萄糖甙[quercetin-3-O-(6〃-O-galloyl)-glucoside],紫去英甙(astragalin),三叶豆甙(trifol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金丝桃甙(hyperin),杨梅树皮素-3-葡萄糖甙(myricetin-3-O-glucoside),芸香甙(rutin),水晶兰甙(monotropein),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左旋莽草酸(shikimic)。叶中所含鞣的主要成分为:新唢呐草素(tellimagrandin)Ⅰ及Ⅱ,长梗马兜铃素(pedunculagin),木麻黄鞣宁(casuarinin),木麻黄鞣质(casuariin),木麻黄鞣亭(casuarictin),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1,2,6-tri-O-galloyl-β-D-glucose),(1,2,4,6-tetra-O-galloyl-β-D-glucose),五没食子酰葡萄糖(penta-O-galloylglucose),枫香鞣质(liquidambin),异皱褶菌素(isorugosin)A、B、D。
药方选录
⑴治痈肿发背:枫香树幼叶和老米饭共捣烂,敷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⑵治痢疾:幼枫树的枝头嫩叶一两。水煎,去渣,白糖调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⑶治泄泻:幼枫树枝头嫩叶二两。捣烂,加冷开水擂汁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⑷治口鼻大小便同时出血:枫香树脂、叶(烧存性)各一钱。开水冲服。(《闽东本草》)
⑸治小儿脐风:枫树嫩尖,捣烂取汁内服。(《湖南药物志》)
⑹治中暑枫香树嫩叶三钱洗净杵烂开水送下《闽东本草》
|
关于“枫香树叶”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