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大青龙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7味药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兼清郁热的功效。

目录

简介

【来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六两(12克), 桂枝二两(6克) ,甘草炙二两(6克) ,杏仁去皮、尖四十粒(6克) ,生姜切

伤寒论

三两(9克),大枣擘二十枚(10枚) ,石膏鸡子大,碎(20克)

【用法】上七味,以水九升(900毫升),先煮麻黄,减二升(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300毫升),去滓,温服一升(100毫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恶风烦躁,不得眠。

注:关于“温粉”,《伤寒论》中未注明系何方、何药组成,后世所载也不尽相同。《伤寒论讲义》(统编教材5版)录有三种:1、葛洪《肘后备急方》姚大夫辟温病粉身方为“芎䓖、白芷藁本三物各等分”;2、孙思邈“备急千金方”为“锻牡蛎生黄芪各三钱,粳米粉一两,共研细末,和匀,以稀疏绢包,缓缓扑于肌肤”;3、《孝慈备览》扑身止汗法:麸皮糯米粉二合,牡蛎、龙骨各二两,共为极细末,以疏绢包裹,周身扑之,其汗自止。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3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  

得名由来

青龙是传说中的四象之一(另外三个是白虎、朱雀、玄武),是代表东方的神兽,东方属木,色青,故曰青龙。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长,有麟,有头角,有腿脚,能行走,能飞腾,能翻江倒海,能行云降雨。言青龙者,必然与水有关系,大青龙汤能发汗解表,与“水”相关,得名也由此而来。  

主治

1.治太阳中风,脉浮紧,身疼痛,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

2.又治伤寒脉浮数,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  

归经

足太阳药  

方义

(1)成氏曰:「桂枝主中风,麻黄主伤寒。今风寒两伤,欲以桂枝解肌驱风,而不能巳其寒;欲以麻黄发汗散寒,而不能去其风,仲景所以处青龙而两解也。」

(2)麻黄甘温,桂枝辛热。寒伤营,以甘缓之;风伤,以辛散之。故以麻黄为君,桂枝为臣。甘草甘平,杏仁甘苦,佐麻黄以发表。大枣甘温,生姜辛温,佐桂枝以解肌。

(3)营卫阴阳俱伤,则非轻剂所能独解,必须重轻之剂同散之,乃得阴阳之邪俱已,营俱和。石膏辛甘微寒,质重而又专达肌表为使也。  

煎服法

先煮麻黄去沫,内诸药,煎一服,汗者止后服。  

药学明细

大青龙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12克(去节) 桂枝4克(去皮) 甘草5克(炙) 杏仁6克(去皮、尖) 生姜9克(切)大枣10枚(擘) 石膏20克{碎)

【用法】上七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减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恶风烦躁,不得眠。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3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  

方论

风寒束表,卫阳被遏则恶寒发热;腠理闭塞则无汗;寒客经络头身疼痛热伤津则口渴;热扰胸中则烦,烦甚则燥。治当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方中用麻黄、桂枝、生姜辛温发汗以散风寒,能使内热随汗而泄。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胃、益阴血,以补热伤之津;无津不能作汗,又可以充汗源。石膏甘寒清解里热,与麻黄配伍能透达郁热。杏仁配麻黄,一收一散,宣降肺气利于达邪外出。诸药配伍,一是寒热并用,表里同治,侧重于“于在表者,汗而发之”;二是发中寓补,汗出有源,祛邪而不伤正。  

临床应用

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1、内科:(1)流感:里热明显者,增加石膏用量,配以天花粉

(2)暑热高热、无汗效果

(3)急性肾炎咽喉痛甚者加银花连翘牛蒡子;浮肿者者加茯苓泽泻苏叶

2、外科:隐疹:热甚者加大青叶、蝉蜕;气血虚甚者加黄芪白术生地何首乌;淤甚者加当归丹参

3、儿科:小儿夏季外感高热:咽红、扁桃体大加银花、蒲公英、牛蒡子;烦躁不安钩藤、蝉蜕。  

注意事项

◆本方发汗作用强烈。体质较好者,用之无妨;体质较弱者,应当慎用;若脉搏微弱,出汗容易受凉者,绝对不可使用。临床应用中,患者一出汗即停药,不可过量服用,否则,会因出汗过多而伤身。

◆现代医家认为,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有兴奋中枢神经和心脏的作用。用药过量时易引起精神兴奋、失眠、不安、神经过敏、震颤等症状;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接受洋地黄治疗的患者,可引起心律紊乱

◆麻黄是大青龙汤的主要药物,过量服用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特此提醒患者必须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大青龙汤解表清里,其发汗力量比麻黄汤更强,现代临床多用大青龙汤治疗毛孔闭塞、不出汗且身体内热患者。主治呼吸系统疾患,如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亦用于治疗鼻出血汗腺闭塞征、风湿性关节炎者。

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咳喘气促,痰黄黏稠,渴喜冷饮,面赤发热,无汗烦躁,舌红苔黄。证属寒邪外束,内热壅肺。治疗应以宣肺清热,止咳平喘为主。

处方:麻黄、杏仁、甘草、桂枝、生姜各10克,石膏60克,桔梗15克,大枣7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剂。

功效:5剂后,汗出烦解,咳喘减轻;继服10剂,症状即可消除。

◆汗腺闭塞症。表现为夏季大汗出时用冷水冲浴,此后再未出汗,在盛夏或剧烈运动后仍无汗出,伴心中烦躁,头昏身热,汗孔突起,舌质红,苔薄黄。

处方:麻黄、杏仁、桂枝、生姜各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30分钟),党参20克,甘草10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20分钟后取汁分2次服。

功效:若服1次后便出汗,可不必再服,避免风寒;若服药1次,未出汗,可感觉身热灼手,心烦意乱,过3小时可再服余药,服后20分钟开始汗出,逐渐增多。1个月后,出汗逐渐正常,病告痊愈。

◆鼻出血。表现为发热恶寒,头身痛,烦躁时甚,继后鼻出血,初时点滴,断断续续,而后长淌不止,舌尖红,苔白厚腻中微黄。治疗应以发汗解表、清热止血为主。

处方:净麻黄(先下)、薏苡仁各12克,桂枝、炙甘草各4克,杏仁10克,石膏40克(先下),大枣8克,生姜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剂。

关于“大青龙汤”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