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乌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大草乌 | 中药图典 |
大草乌 Dà Cǎo Wū |
|
---|---|
别名 | 昆明堵喇、草乌 |
功效作用 | 祛风散寒;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主风寒湿痹;手足厥冷;跌打损伤;疮毒 |
英文名 | Root of Vilmorin Monkshood |
始载于 | 《云南中草药选》 |
毒性 | 大毒 |
归经 | |
药性 | 热 |
药味 | 辛、苦 |
【药名】大草乌
【汉语拼音】da cao wu
【英文名】Root of Vilmorin Monkshoo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Aconitum vilmorinianum Kom.[A.mairei Levl.]
2.Aconitum geniculatum Fletcher et Lauener
【考证】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科属分类】毛茛科
【拉丁文名】
1.Radix Aconiti Vilmoriniani
2.Radix Aconiti Geniculati
【生态环境】
1.生于海拔2100-2500m的山地灌木丛
2.中生于海拔3200m的山地。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去残茎、须根,置沸水煮4H,或用石灰水浸泡7-10d,清水漂3d,每日换水2次,晒干备用。
【资源分布】
1.分布于四川会理、贵州西部和云南中部。
2.分布于四川普格,云南东北部。
【动植物形态】
1.黄草乌,多年生昌本。块根椭圆球形或胡萝卜形,长2.5-7cm,直径约1cm。茎缠绕,长达4m,有分枝,疏被反曲短柔毛或几无毛。叶互生;叶柄与叶片近等长;叶片五角形,长5-10cm,宽8-16cm,基部宽心形,3全裂或达近基部,中央全裂片宽菱形,侧全裂片斜扇形,不等2裂略超过中部,上面疏被紧贴的短柔毛,下面叶脉疏被短柔毛。花序有3-6朵花,花序轴和花梗密被淡黄色反曲短柔毛;苞片线形;花梗长2-4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狭线形,长3-5mm,密被短柔毛;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上萼片高盔形,高1.7-2cm,下缘1.5-1.6cm,与外缘毛;花瓣2,唇长约6mm,微凹,距长约3mm,向后弯曲,无毛;雄蕊多数,花丝全缘或有2枚小齿,无毛;心皮5,无毛或上部疏生短毛。莴葖果,长1.6-1.8cm,无尾。种子多数,三棱形,长约3mm,只在一面密生横膜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2.膝瓣乌头,多年生草本,高约1m。茎直立,具分枝,无毛。叶互生;叶柄长3-5cm,基部具鞘,无毛;叶片圆五角形,长宽均为6-10cm,基部心形,3深裂至近基部,中央深裂片菱形,3裂,侧深裂片斜扇形,2深裂超过中部,上面只脉上疏被紧贴的短柔毛,下面无毛。总状花序近伞房状,长3-8.5cm,有花2-8朵;花序轴和花梗均无毛;苞片叶状;花梗长2-4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线形,长3.5-4.5cm,无毛。花两性,近两侧对称;花萼5,花部,线形,长3.5-4.5cm,无毛。花两性,近两侧对称;花萼5,花瓣状,上萼片高盔形,高约1.6cm,下缘长1.5-1.8cm,外缘近垂直,与下缘形成不明显的短喙或几无喙,侧萼片宽倒卵形,长1.3-1.4cm,内面先端膝状弯曲,瓣片长约1.1cm,唇长4.5mm,末端2浅裂,距长约2.5mm,向后弯曲,无毛;雄蕊多数,花丝全缘或具2枚小牙齿,无毛;心皮5,无毛。莴葖果。种子多数。花期7月,果期8月。
【功效分类】祛风药;祛湿药;止痛药
【性味】味辛;苦;性热;大毒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草乌和膝瓣乌头的块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泡酒。外用:适量,研粉调涂;或泡酒擦。
【出处】《中华本草》
|
关于“大草乌”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