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南苏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大叶南苏 | 中药图典 |
大叶南苏 Dà Yè Nán Sū |
|
---|---|
别名 | 小南苏、金竹标、青竹标、小过山龙、爬树龙、过江龙、爬山虎、大青竹标、小石芝藤、万年青 |
功效作用 | 散瘀止痛;舒筋活络;润肺止咳。主心绞痛;跌打肿痛;骨折;风湿疼痛;肢体麻木;支气管炎;百日咳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凉 |
药味 | 甘、苦 |
所属卷:Rhaphidophora Hassk.
所属科:Araceae
中文名:大叶南苏
其它中文名:金竹标(通海),青竹标(玉溪),小过山龙、爬树龙(元江),过江龙、爬山虎、小南苏(云南)。
文献
文献来源:Rhaphidophora geepla(Roxb.)Schott(1847, 1860); Engl. in DC.(1879); Hook. f.(1893); Engl. et Krause(1908); Hand.-Mazz.(1936); Gagn. in Lecte, (1942); S. Y. Hu(1968). Pothos peepla Roxb.(1820); Scindapsus peepla Schott(1932, 1844); Monstera peepla C. Koch ex Linnaea(1831).
描述
描述字段:附生藤本。茎粗8-12毫米,节间长2-5厘米,生肉质气生根。叶片亚革质,长圆形,椭圆状长圆形,稀卵状长圆形,全缘,长8-25厘米,宽4-11厘米,先端骤狭渐尖或锐尖,基部圆形;中肋背面隆起,Ⅰ、Ⅱ级侧脉多数,密集平行,与中肋成45°锐角、斜伸而后向上弧曲,细脉网结。叶柄长10-20厘米,腹面具槽,膝曲长8-12毫米,叶鞘几达叶柄顶端,基部较宽,脱落。花序顶生,粗壮,长8-10厘米,直立,顶端下弯,基部膜质苞片长6-7厘米,宽线形、早落。佛焰苞椭圆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7—9厘米,先端具长约1厘米的喙,外面污黄色,内面污黄带红色。肉穗花序无柄,圆柱形,长5.5—8厘米,为佛焰苞全长的4/5以上,粗1-1.2厘米,苍白色或污黄色,稀青紫色。花两性:雄蕊短于雌蕊,花丝宽,两头稍狭,花药椭圆形,钝,外露;雌蕊角柱状,长、宽2毫米,顶部四角形或六角形,柱头小,长圆形,略凸起,花期9-10月。
分布及生境:产贡山、漾濞、通海、江川、玉溪、元江、元阳,海拔1800—2800米,沟谷常绿阔叶林内石上或树上附生。分布于锡金,印度东北部(喀西山),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至加里曼丹岛。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全株入药,能续筋接骨,活血、润肺止咳,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麻木,咽肿,心绞痛,
|
关于“大叶南苏”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