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铃草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串铃草
Chuàn Línɡ Cǎo
串铃草
别名 毛尖茶、野洋芋
功效作用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炎感冒跌打损伤;体虚发热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目录

别名

毛尖茶、野洋芋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串铃草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omis mongolica Turc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切段晒干。秋后花萎谢后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木质,粗厚,须根常作圆形、长圆形或纺锤的块根状增粗。茎高40—70厘米,不分枝或具少数分枝,被具节疏柔毛或平展具节刚毛,节上较密。基生叶卵状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长4-13.5厘米,宽2.7—7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为圆齿状,茎生叶同形,通常较小,苞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下部的远超出花序,向上渐变小而较花序为短,叶片均上面橄榄绿色,疏被中枝特长的星状刚毛及单毛,或被稀疏刚毛至近无毛,下面略淡,被疏或较密的星状疏柔毛,或被丛生刚毛,稀被单刚毛。轮伞花序多花密集,多数,彼此分离;苞片线状钻形,长约12毫米,与萼等长,坚硬,上弯,先端刺状,被平展具节缘毛。花萼管状,长约1.4厘米,宽约6毫米,外面脉上被平展具节刚毛,余部被尘状微柔毛,齿圆形,长约1.2毫米,先端微凹,先端具长2.5-3毫米的刺尖,齿间具2小齿,边缘被疏柔毛。花冠紫色,长约2.2厘米,冠筒外面在中下部无毛;内面具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长约l厘米,外面被星状短柔毛,背部被具节长柔毛,边缘流苏状,自内面被髯毛,下唇长约1厘米,宽约土厘米,3圆裂,中裂片圆倒卵形,先端微凹,长约6毫米,宽约7毫米,侧裂片卵形,较小,边缘均为不整齐的细齿状。雄蕊内藏,花丝被毛,后对基部在毛环稍上处具反折短距状附属器。花柱先端不等的2裂。小坚果顶端被毛。花期5-9月,果期在7月以后。  

产地分布

产河北,山西,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内蒙古西部及南部;生于山坡草地上,海拔770—2200米。模式标本采自内蒙古。  

药用价值

性味

味甘;苦;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炎感冒跌打损伤;体虚发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关于“串铃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