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石田螺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上石田螺 | 中药图典 |
上石田螺 Shànɡ Shí Tián Luó |
|
---|---|
别名 | 金耳环、打不死、石钱、上树田螺 |
功效作用 |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通络止痛;清热解毒。主肺痈;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风湿疼痛;牙痛;痢疾;风疹;皮肤湿痒;恶疮肿疖;梅毒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胃经、肺经、肝经 |
药性 | 凉 |
药味 | 辛、苦 |
【药名】上石田螺
【汉语拼音】shang shi tian luo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mmaphyllum microphyllum Presl var.obovatum(Harr.)C.Chr.
【归经】肺;肝;胃经
【科属分类】水龙骨科
【主治】肺痈;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风湿疼痛;牙痛;痢疾;风疹;皮肤湿痒;恶疮肿疖;梅毒
【生态环境】附生于林中树干上。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植物形态】附生小形植株。根茎纤细,长而横生,疏被淡褐色、钻形鳞片,粗筛孔状,全缘。叶远生,二型;营养叶的叶柄极短;时片卵形、倒卵形至长圆形,基部短楔形而略下延于叶柄;孢子叶狭缩呈狭舌状,连短柄长3-4cm,宽2-3mm,叶肉质,淡绿色,干后褐色,光滑或疏被褐色卵形鳞片,干后叶边反卷;叶脉不明显,连结成整齐的网眼,每网眼内有单一棒状的内藏小脉。孢子囊群线形,位于中脉与叶缘之间,成熟后加宽。
【中药化学成分】倒卵叶伏石蕨的全草中含有三萜成分:α-芒柄花二烯(α-onoceradiene),22(29)-何帕烯:[hop-22(29)-ene],9(11)-羊齿烯[fern-9(11)-ene],千层塔烯(serratene),22-何帕醇(22-hydroxyhopane),四膜虫萜醇(tetrahymanol),7-羊齿烯(fern-7-ene),芒柄花环氧化物(onoceranoxide),14-蒲公英赛烯(taraxer-14-ene),旱地菊-12,21-二烯(bacchara-12,21-diene),倒卵叶伏石蕨-7,21-二烯(lemmaphylla-7,21-diene),3,21-紫菀二烯(shiona-3,21-diene),18(28),21-达玛二烯(dammara-18(28),21-diene),7,21-甘遂二烯(tirucalla-7,21-diene),7,21-大戟二烯(eupha-7,21-diene),13βH-岭南臭椿三烯(13β H-malabaricatriene),13α H-岭南臭椿三烯(13αH-malabaricatriene),8, 21-甘遂二烯(tirucalla-8,21-diene)。
【性味】辛;微苦;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8g,鲜品60-12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出处】《中华本草》
|
关于“上石田螺”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