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顶卷柏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黑顶卷柏 | 中药图典 |
黑顶卷柏 Hēi Dǐnɡ Juǎn Bǎi |
|
---|---|
别名 | 红骨草、马尾草、百叶草、鸡脚草 |
功效作用 | 凉血解毒;止痛。主麻疹;痢疾;咳血;吐血;外伤出血;胸痛;胃痛;跌打损伤 |
英文名 | Blacktop Spikemoss |
始载于 |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
毒性 | |
归经 | 胃经、肺经、大肠经 |
药性 | 平 |
药味 | 淡、涩 |
【出处】 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拼音名】 Hēi Dǐnɡ Juǎn Bǎi
【英文名】 Blacktop Spikemoss
【别名】 红骨草、马尾草、百叶草、鸡脚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黑顶卷柏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laginella picta A.Br.ex Bak.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
【原形态】 植株高约30-60cm。主茎直立,干后顶部变黑色。叶为整齐的二回羽状,羽片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5cm,顶端尾状;小羽片通常单生,长约2.5-5cm,开展,接近;侧叶密接,长圆状披针形,镰刀状,先端钝头,长约4mm,宽约1.5mm,鲜绿色,不具缘毛,近有柄,基部上侧楔形,下侧圆形,叶缘近全缘;中叶斜长圆形,长1.5-2mm,宽0.5mm,顶端近尾尖,上面呈灰白色。孢子囊穗着生于小羽片先端,四棱形,呈长尾状,长6-12mm,直径约1.5mm;孢子叶卵形,具尾尖,主脉隆起,呈龙骨状。孢子囊圆肾形,大孢子囊生在囊穗下部,小孢子囊生于囊穗上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密林下的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 淡;涩;平
【功效与作用】 凉血解毒;止痛。主麻疹;痢疾;咳血;吐血;外伤出血;胸痛;胃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理,研末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淡,涩、性平。有凉血止血、消炎止痛、舒筋活络的功能。用于咳血、吐血、胃疼、痢疾、跌打损伤及外伤出血等症。
【摘录】 《中华本草》
|
出自A+医学百科 “黑顶卷柏”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9%BB%91%E9%A1%B6%E5%8D%B7%E6%9F%8F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黑顶卷柏”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