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蜀葵花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黄蜀葵花 | 中药图典 |
黄蜀葵花 Huánɡ Shǔ Kuí Huā |
|
---|---|
别名 | 侧金盏花 |
功效作用 | 通淋,消肿,解毒。治淋病,痈疽肿毒,汤火烫伤。 |
英文名 | Flower of Sunset Abelmoschus |
始载于 | 《嘉佑木草》 |
毒性 | 无毒 |
归经 | 心经、肾经、膀胱经 |
药性 | 凉 |
药味 | 辛、甘 |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花朵。
【拉 丁 名】Abelmoschus manihot(L.) Medic
植物形态
黄蜀葵(《香奁集》),又名:黄葵(《说文》),侧金盏、秋葵(《群芳谱》),棉花葵(《植物名实图考》),黄秋葵、金花捷报、水棉花、棉花七、棉花蒿、小棉花、溪麻、野芙蓉、野甲花。
一年生或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高1~2米。茎被黄色刚毛。叶大,卵形至近圆形,直径15~30厘米或过之,掌状分裂,有5~9狭长大小不等的裂片,边缘有齿牙;叶柄长6~18厘米。花单生叶腋和枝端,成近总状花序;苞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4~5片,长约25毫米,宽5~10毫米;花萼佛焰苞状,5裂,早落;花冠5瓣,淡黄色或白色,具紫心,直径10~20厘米;雄蕊多数,结合成筒状;雌蕊柱头5分歧,子房5室。蒴果长圆形,端尖,具粗毛,长5~7.5厘米,含多数种子。花期6~8月。
常见于山谷、草丛间。除东北、西北外,各地均有分布,也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黄蜀葵根)、茎(黄蜀葵茎)、叶(黄蜀葵叶)、种子(黄蜀葵子)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药用价值
【采集】夏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
【性味】①《品汇精要》:"无毒。"
②《纲目》:"甘,寒,滑,无毒。"
①《嘉祐本草》:"治小便淋及催生,又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
②《纲目》:"消痈肿,浸油涂汤火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研末,1~2钱。外用:研束调敷或油浸涂。
【宜忌】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砂石淋:黄蜀葵花一两。炒,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食前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独圣散)
②治痈疽仲毒恶疮:黄蜀葵花,用盐掺,取入瓷器密封。经年不坏,患处敷之。(《仁斋直指方》蜀葵膏)
③治汤火灼伤: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树夹取黄葵花,收入瓶内,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伤者,以油涂之。(《经验方》)
④治小儿口疮:黄葵花烧末敷。(《肘后方》)
⑤治小儿木舌:黄蜀葵花(为末)一钱,黄丹五分,敷之。(《仁斋直指方》)
⑥治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普济方》)
|
关于“黄蜀葵花”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