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鲨卵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锯鲨卵
Jù Shā Luǎn
别名  
功效作用 健脾止痢。主脾虚久痢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拼音名】 Jù Shā Luǎn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锯鳐科动物尖齿锯鳐的卵。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stis cuspidatus Latham

采收和储藏:于产卵期捕杀后,剖腹,将卵取出,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 尖齿锯鳐,体平扁,长可达6米余,背面稍圆凸,腹面平坦。头平扁三角形,吻平扁,坚硬,呈剑状突出,边缘具锯状吻齿21-26对。眼小,上侧位,眼球上半部连于皮上。下眼睑有瞬褶。喷水孔位于口角上方。鼻孔狭长,斜侧位。口宽。牙细而多,平扁光滑,铺石状排列。鳃孔5,颇小,斜列于头的后部腹面上,背鳍2个同形,无硬棘,第1背鳍起点对着腹鳍基底后端上方。臀鳍消失。胸鳍宽大,腹鳍比背鳍小,尾鳍短宽,上下叶发达。体背暗褐色,腹面白色,胸鳍和腹鳍前缘白色,背面肩上具一浅白色横条。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为暖水性近海底栖鱼类。卵胎生,每产10余仔有时进入河口。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性味】 味甘;性平

【功效与作用】 健脾止痢。主脾虚久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

【摘录】 《中华本草》

关于“锯鲨卵”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