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石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赭石 | 中药图典 |
赭石 Zhě Shí |
|
---|---|
别名 | 代赭石、钉头赭石、红石头 |
功效作用 | 平肝潜阳,降逆,止血。用于眩晕耳鸣,呕吐,噫气,呃逆,喘息,吐血,衄血,崩漏下血。 |
英文名 | HAEMATITUM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心经、肝经 |
药性 | 寒 |
药味 | 苦 |
【中文名】 赭石
【类别】平肝息风药
【拼音】ZHE SHI
【拉丁】Haematitum
【英文名】 HAEMATITUM
【别名】代赭石、钉头赭石、红石头、锗石
【来源】
本品为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主含三氧化二铁(Fe2O3) 。采挖后,除去杂石。
【制法】
赭石:除去杂质,砸碎。
煅赭石:取净赭石,砸碎,照煅淬法煅至红透,醋淬,碾成粗粉。每100kg赭石,用醋30kg。
【用途】
1 制作颜料——赭石色
2 制药
【性状】
本品为鲕状、豆状、肾状集合体,多呈不规则的扁平块状。暗棕红色或灰黑色,条痕樱红色或红棕色,有的有金属光泽。一面多有圆形的突起,习称“钉头”;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同样大小的凹窝。体重,质硬,砸碎后断面显层叠状。气微,味淡。
【鉴别】
取本品粉末0.1g,置试管中,加盐酸2ml,振摇,静置。取上清液2 滴,加硫氰酸铵试液2 滴,溶液即显血红色;另取上清液2 滴,加亚铁氰化钾试液1~2滴,即生成蓝色沉淀;再加25%氢氧化钠溶液5~6滴,沉淀变成棕色。
性状鉴别
为鲕状、豆状、肾状集合体。多呈不规则厚板状或块状,有棱角。棕红色至暗棕红色或铁青色。条痕樱红色或棕红色。半金属光泽。一面分布较密的钉头,呈乳头状,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同样大小的凹窝。体重,质坚硬,断面层叠状或颗粒状。无臭,无味。以色棕红、有钉头、断面层叠状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反射偏光镜下,反射色呈钢灰色至铁黑色。透射偏光镜下,极薄的薄片或边缘可见到血红色或橙红色,具微弱多色性,No为浅褐红色,Ne为浅黄红色。折射率:No=2.988,Ne=2.759。一轴晶。负光性。
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铁(Fe)不得少于45.0%。
应用鉴别
1.赭石与旋复花:两药均能平降肺、胃二经之逆气以止呕噫,定喘息,赭石功专沉降逆气清降肝火,对肝阳上亢之证及肝火动血之证常用之;旋复花专功下气而消蓄结之痰水,对于痰壅气促,痰结胸痞,饮停肿满等多用之。
2.赭石与磁石:两药均有平肝降逆之功,皆可治肝阳上亢及气逆喘息之证。然而磁石偏于护真阴镇浮阳,真阴亏损于下,阳浮于上之证,用之最好,赭石偏重于平降逆气,清降肝火,不但用于肝阳上亢盛之眩晕耳鸣及惊痫之病,且用于逆气上犯肺病胃所致噫及喘息气急等,并清火凉血止血以治吐衄崩漏下血之证。
3.赭石平肝降逆宜生用,收敛止血可煅用。
化学鉴定
取本品粉末0.1g,置试管中,加盐酸2ml,振摇,静置。取上清液2滴,加硫氰酸铵试液2滴,溶液即显血红色;另取上清液2滴,加亚铁氰化钾试液1-2滴,即发生蓝色沉淀;再加25%氢氧化钾试液5-6滴,沉淀变成棕色。(检查铁盐)
【含量测定】
取本品细粉约0.25g,精密称定,照磁石[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即得。本品含铁(Fe)不得少于45.0%。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降逆,止血。用于眩晕耳鸣,呕吐,噫气,呃逆,喘息,吐血,衄血,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打碎先煎;研末,每次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虚寒证孕妇慎服。
赭石-注意
赭石
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天雄。
②《药性论》:干姜为使。
③《日华子本草》:畏附子。
④《本草蒙筌》:孕妇忌服。
⑥《得配本草》:气不足、津液燥者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
关于“赭石”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