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罂粟子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蓟罂粟子 | 中药图典 |
蓟罂粟子 Jì Yīnɡ Sù Zǐ |
|
---|---|
别名 | |
功效作用 | 缓泻;催吐;解毒;止痛。主便秘;疝痛;牙痛;梅毒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
药味 |
【拼音名】 Jì Yīnɡ Sù Zǐ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蓟罂粟ArgemonemexicanaL.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gemone mexicana L.
采收和储藏:夏末果实成熟时采下果实,晒干,压破,除去果壳,取种子。
【原形态】 蓟罂粟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具苦汁液。茎具分枝,散生刺,被白粉。基生叶密聚;具长不足1cm的短柄;叶片椭圆形,长为5-20cm,宽2.5-7.5cm,上面绿色,沿脉的两侧灰白色,下面灰绿色,两面沿脉散生刺,边缘羽状深裂,裂片具波状齿,齿尖有刺;茎生叶互生,无柄或半抱茎。花密集排列成顶生花序;花梗极短;每花具2-3枚叶状苞片,长l-3cm,宽1-1.5cm;萼片舟形,长1cm,先端具距,距尖有刺,外面散生少数刺,于开花时即脱落;花瓣6,宽倒卵形,长1.7-3cm,黄色或橙黄色;花丝长约7mm,花药狭长圆形,长1.5-2mm,开裂后弯成半圆形至圆形;子房长圆形,高约0.7-1cm,被黄褐色伸展的刺,花柱极短,柱头3-6裂,深红色。蒴果卵圆形,长2.5-5cm,宽1.5-3cm,被稀疏黄褐色的刺,4-6瓣自先端开裂至全长1/4-l/3。种子球形,具明显的网纹。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50-1200m的田坝中或江边。
资源分布:福建、台湾、广东、海南、云南等地有庭园栽培,或逸为野生;北京、河南等地偶见栽培。
【化学成份】 种子含蓟罂粟素(argemexitin),5,7-二氢色酮-7-新橙皮糖甙(5,7-dihydrochromone-7-neohesperid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及圣草酚(eriodictyol)等黄酮类化合物。
【功效与作用】 缓泻;催吐;解毒;止痛。主便秘;疝痛;牙痛;梅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g。
【摘录】 《中华本草》
|
关于“蓟罂粟子”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