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节子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红对节子 | 中药图典 |
红对节子 Hónɡ Duì Jiē Zǐ |
|
---|---|
别名 | |
功效作用 | 调经;利湿。主月经不调;遗精;滑精;白浊;带下;口臭 |
英文名 | Root of Birchleaf Viburnum |
始载于 | 《四川中药志》 |
毒性 | 无毒 |
归经 | |
药性 | 平 |
药味 | 涩 |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卵叶荚蒾的根。
【植物形态】卵叶荚蒾,又名:藤草、高粱花。
直立灌木。小枝平滑无毛。单叶对生,叶阔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5~8.5厘米,宽4~6.3厘米,先端渐尖如尾状,基部圆形,边缘牙齿状锯齿,叶脉上具稀疏的星状毛。聚伞花序顶生,花序径4~8厘米,有5~7射出枝;花萼5齿;花冠5瓣;雄蕊5,较花冠为短;子房下位,被星状柔毛,花柱极短,3裂。核果,红色。花期5~6月。果期7月。
生长于中山区的林边。分布四川、湖北、云南等地。
【功用主治】《四川中药志》:"调经,涩精。治月经不调,梦遗虚滑,肺热口臭及白浊、带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
|
出自A+医学百科 “红对节子”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7%BA%A2%E5%AF%B9%E8%8A%82%E5%AD%90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红对节子”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